<p class="ql-block">周日,弟弟许峰特意起了个大早,驾车带我们开启了一场充实的旧金山一日之旅。我们不仅领略了渔人码头的喧闹生机,邂逅了九曲花街的蜿蜒与浪漫,感受了金门大桥的雄伟壮观,赞叹了旧金山艺术宫的历史杰作,更沉浸于唐人街那熟悉的东方氛围之中。中午,他还特意带我们品尝了当地备受推崇的汉堡,虽是西式简餐,却也风味独具,令人回味。</p><p class="ql-block">而此行最让我们感慨与回味的,莫过于渔人码头的生动喧腾,以及金门大桥的雄浑壮美——此篇便从这两处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一、渔人码头:海风、海狮与人间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这一日的天空,是旧金山典型的灰调。铅灰色的云层低垂,沉沉地压在海湾之上。没有阳光点染,海风拂面时便带着一股清冽的凉意。我们将车停好,从19号码头信步走向39号码头——那里,就是闻名已久的渔人码头。就在这片阴翳的天幕下,我们开启了漫游。</p> <p class="ql-block">步入39号码头,视野豁然开朗。脚下是宽阔的海边木栈道,右侧泊满了私人游艇,密密麻麻的桅杆林立,像无数根竖起的金属线条,肃穆地矗立着。那静默的姿态,竟让我联想到一群持刺刀的卫士,在辽阔的海上操练场上,无声接受着海风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正沉浸在这片静默之中,一阵浑厚而粗犷的吠鸣破空而来,那声音密集、蓬勃,挟着原始的生命张力,将我们引向栈道转角处——几方漂浮的木台上,竟聚集了上百头海狮,它们,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有的摊开肥硕的身体,慵懒地卧于木板,在酣梦中全然不顾此起彼伏的惊叹与快门声;有的却不安分地彼此推挤、嘶咬,吼声洪亮,只为争抢更舒适的一席之地。那场面,野性、原始,令人不由得驻足凝望,久久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一直向前,尽头处是一座探入海湾的码头。站在码头最前端,仿佛被整片海湾轻轻拥入怀中。近处,黄蓝相间的观光快艇如朝气蓬勃的少年,静静泊在水面,蓄势待发;帆船的桅杆在低垂的云层下划出利落的线条,安静而坚定。水面上细密的涟漪无声漾开,将船影与云影揉碎,荡漾成一片流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码头视野开阔,岸边错落的木屋泛着温润的光,栈道上人影疏落,偶有餐厅里飘出的香气,悠悠勾人食欲。远望之处,传奇的恶魔岛轮廓分明,森然神秘,如一座浮于海上的仙山;回首之间,旧金山城区似画卷般铺展,彩色的屋宇层叠错落,一路漫向天际,仿佛顽童随手撒落的积木,垒在这片起伏的土地上;科伊特塔则高耸入云,宛若一柱神话中的擎天之柱。</p> <p class="ql-block">回到渔人码头中心的街区,我们登上了连接商铺的二层木廊。从这里俯瞰,眼前的景象切换成了人间烟火的繁华。脚下的商铺装饰各有特色,售卖着海鲜小吃、纪念品和手工艺品。橱窗里琳琅满目,游客们摩肩接踵,欢声笑语汇成一片温暖的海洋,与先前海狮的野趣和码头之外的开阔天光形成了有趣的对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金门大桥:钢铁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于举世闻名的渔人码头,不知不觉间,日影西斜。于是再度启程,驱车驶向下一站——那道横跨金门海峡的红色身影,也是闻名世界的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车停靠在马林路边,我们沿着旧金山湾步道缓步前行。空气中弥漫着微咸的海风气息,路的右侧,风景由绿地渐次过渡为细软的沙滩,再延伸至一片嶙峋的岩石滩,一路绵延至金门大桥之下。绿地葱郁,沙地平软,海浪则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褐色的礁石,激起纯白的泡沫,在石面上绽开又退去,如同某种执着的呼吸,循环不息。</p> <p class="ql-block">海湾步道将我们引入一旁的鱼雷码头,它是一处融合了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致的独特地点。其历史可追溯至1854年,在1907至1909年间,美国陆军在此设立海军水雷仓库,负责装配和布设当时被称为“鱼雷”的水下武器,码头因而得名。步道将人们引至此地,视野豁然开朗,整个海湾尽收眼底,最吸引人的是那座横跨海峡的红色巨桥:金门大桥。在这里,你既可以欣赏金门大桥的宏伟全景,还能远眺旧金山城市轮廓与恶魔岛的孤影。</p> <p class="ql-block">步出鱼雷码头,一路朝着大桥的方向走去。桥身之下,静静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堡垒——它由美国陆军于1861年建成,承载着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记忆。五至十二英尺厚的砖墙,配以四层火炮阵列,构成当年坚固的防御体系。尽管这座堡垒未曾亲历战火,却在淘金热潮中默默镇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威慑力量。曾经的军事要塞,如今已卸下戎装,向每一位过客敞开大门,成为融汇往事与风景的静谧一隅。</p> <p class="ql-block">走出古迹,沿着无数人走过的蜿蜒小道,我们缓步向桥面行去。随着脚步渐次抬升,视野也一寸寸打开——大桥的万千姿态,也在这移步换景之间,次第展开。那标志性的“国际橘”钢塔,如顶天立地的巨人,牵引着无数钢索,似银亮的琴弦垂悬于海天之间。整座长桥如卧波长虹,横越金门海峡的烟波浩渺,与彩色的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壮阔与诗意兼具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靠近它,在夕阳下细看——钢铁骨架在蓝天中划出利落的几何线条,两座227米的主塔如通天之门。手抚过橙红钢缆,粗砺而坚韧。防护网向两侧伸展,像为这钢铁巨人装上静默的翅膀。整座大桥如镇守两岸的神话巨人,车流在旁汇成奔腾的河,不同肤色的游人含笑驻足,桥的意义仿佛就在这川流不息的相遇中浮现。</p><p class="ql-block">凝神间,成群的鹈鹕掠过上空,乘着气流滑向海湾。低头望去,桥下别有天地:白帆如纸船在浪尖轻摇,远方货轮鸣响悠长汽笛,与眼前的静默宏伟交织成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余兴未阑。桥头一侧的山坡上,二战时期的军事设施错落散布,静默如历史的注脚。这些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堡垒与炮台,曾肩负守卫旧金山湾的使命,至二战期间更被赋予防空与反潜的重任。如今,斑驳的水泥墙体覆满涂鸦,粗粝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交织,仿佛过去与现在的无声对话。这些遗迹既是旧金山军事往事的见证,也是城市变迁的活页笔记,作为金门国家休闲区中独特的一景,持续吸引着探寻历史足迹的旅人与心怀好奇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回程,在桥头的高速公路入口,心中依然回荡着今日的震撼:一日之内,竟邂逅了两座伟大的工程。一座以钢铁的意志横跨两岸,直冲云霄;一座以历史的厚重镇守海湾,伸向碧波。它容纳着太平洋的海水,既映照着天空,也承载着航行。</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衷心感谢许峰弟弟的一路相伴!也感谢大家的关注与赞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