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雨下个不停,排队的人不是很多,感觉今年的月饼销售明显不如以往,家对面的连锁店和附近的超市都在售卖老大院月饼,难辨真假,老大院的称谓很隐晦,隐去了敏感的字眼,貌似已经变成了一种节日的符号,人们喜爱传统月饼,更多包含了对节日味道和以往蹉跎岁月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典不过五仁月饼,小时候只能分享到小小的一块,因为那时候的月饼很金贵,用牛皮纸包装的月饼经过亲友无数次的传递,承载了太多的心意和友情。现在也只分得一块,是因为担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全家分吃一个月饼,包含着团圆的寓意,想来也是极其美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月饼的味道再熟悉不过,并非每年都吃的缘故,而是因为年轻时在食品厂里做临时工制作过月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中毕业后,在等待分配工作半年多的时间里,分别到酿造厂、蔬菜公司、印刷厂和食品厂打零工补贴家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活在家乡小城的同代人,大多未曾谋面,但可能会吃过我制作的糖果和冰棍,用过我磨制的五香面,读过我手工叠纸(一种机器需要的程序)印刷的课本,或者在令人快活的节日里吃过我从流水线上端下来的月饼,如果这些都没有遇见,还有可能吃过被我扒了皮的猪的肉(我的高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食品厂上的是夜班,晚上11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车间里温度极高,秋凉的夜里,穿着背心仍然汗流浃背,我负责把烤炉流水线上传送出来铁盘上的月饼送到包装工人的工作台上,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时刻充满着被烫伤的危险,尤其后半夜困倦之时经常精神恍惚,一不小心两百度高温的铁盘就会碰触到胳臂,碰一下就是一个焦糊的烙印,无论多痛都不敢撒手,一直坚持到可以放手顾及伤处,打工结束的时候,小臂内侧已是伤痕累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月饼很香甜,但制造车间里浓郁的味道闻久了却令人不适,甚至有些反胃,直到现在,我一看到五仁月饼(那时叫青红丝月饼),就会想起那段艰苦困顿又充满快乐的青葱岁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