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近乡情更切,欢迎大家品尝家乡的青海大月饼

文旭

<p class="ql-block">青海人的中秋:这枚蒸出来的大月饼,藏着几代青海人的团圆密码</p><p class="ql-block"> 青海人的中秋“浪漫记忆”:这枚蒸出来的大月饼,藏着几代青海人的团圆密码</p><p class="ql-block"> 在月饼界,作为出生青海的我,大月饼绝对是本地农家记忆味道“独树一帜”的存在。别人的眼里的月饼是烤出来的,它是蒸出来的;别人的眼里月饼小巧精致,它是扎扎实实的“大块头”;别人的月饼馅料花样百出,它的滋味里,是青海人对故乡,土地、对团圆最质朴的执念。</p><p class="ql-block">一块大月饼,揉进青海人的烟火与深情</p><p class="ql-block">青海大月饼,是面粉与胡麻、清油的“灵魂碰撞”。老师傅们揉面时的力道,是对食材的敬畏;发酵时的等待,是对团圆的期许。</p><p class="ql-block">它的制作从不是“速成品”:要先将面团反复揉搓至光滑,再分层铺上胡麻馅(胡麻的香,是青海高原阳光的味道),接着用精湛的手艺捏出各式各样的花纹——有的是象征团圆的圆月纹,有的是寓意吉祥的花卉纹,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青海人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等蒸屉上汽,白雾缭绕间,大月饼在高温中慢慢“绽放”,那股子香气能从厨房飘满整个院子,这是青海中秋最动人的“信号”:团圆,要来了。</p><p class="ql-block">二、咬一口大月饼,品的是岁月与牵挂</p><p class="ql-block">对青海人来说,中秋吃大月饼,吃的不是甜腻,是记忆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最盼着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大月饼。刀落下的瞬间,胡麻的香、面的软瞬间在嘴里化开。长辈会把最大的那块递给孩子,笑着说“吃了长身体”;游子归乡时,桌上必然摆着一块刚蒸好的大月饼,咬一口,就懂了“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它的味道很“青海”:胡麻的醇厚、清油的润口,还有面团发酵后的微酸,层次丰富得像青海的地貌,更像青海人对生活的深情——不浓烈,却绵长。</p><p class="ql-block">三、大月饼里的传承:把团圆蒸进时光里</p><p class="ql-block">如今,青海大月饼也在悄悄“变样”——有人在传统馅料里加入坚果,有人把花纹做得更精致,甚至还有年轻人尝试用果蔬汁给面团调色,让这枚“老月饼”有了更多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不变的,是它承载的意义:蒸的是月饼,更是一代代青海人对团圆的执念。它是中秋夜里的“主角”,是走亲访友的心意担当,更是青海饮食文化里的一枚“活化石”。</p><p class="ql-block">这个中秋,如果你遇见青海大月饼,不妨尝一尝。咬开的瞬间,你会懂:有些滋味,是土地的馈赠,是人情的温暖,更是时光里的团圆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