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冤杀北京大学校长

历史长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原名叫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由光绪皇帝親自下诏推行“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制而创办的。当时以和嘉公主府旧邸为临时校舍,位于现在的景山东街一带。(和硕和嘉公主是乾隆第四女,所以又称四公主府)。</p><p class="ql-block">首任京师大学堂校长是咸丰年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孙家鼐(也称为官学大臣,他和翁同龢同为光绪帝老师)。第二任官学大臣(校长)则是吏部侍郎许景澄。他是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中唯一敢于直言不讳,而被慈禧太后冤杀于京城菜市口的校长。</p><p class="ql-block">许景澄184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从小饱读诗书。1868年,许景澄考中进士,在翰林院任职。从现存照片上看,他是位相貌忠厚之人。当时大清朝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洋务运动兴盛。晚清重臣李鸿章非常欣赏许景澄的才干,将其举荐给光绪皇帝,后来担任了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外交能力。</p><p class="ql-block">1898年,他先后任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及管学大臣(也就是京师大学堂第二任校长)。他仕途顺利本应该平步青云,但是在1900年却遭遇了杀身之祸。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p><p class="ql-block">中国自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堂遍布中国各地。由于一些教徒和教民挟洋教势力为非作歹,激起民愤,各地纷纷发起反抗西方洋教活动,其中山东“义和拳”的声势最大。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后任巡抚毓贤又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招安为民团。于是“义和团”摇身一变成为了清王朝的准军事组织民团,口号由“反清复明”改成了“扶清灭洋”。</p><p class="ql-block">义和团所到之处将西方教堂全部焚毁,教士和教徒也被杀害,西方列强修建的铁路也被拆毁。于是西方各国联名要求清朝政府出兵镇压。当时端郡王载漪手握朝中大权,(他是道光之孙,光绪堂兄)。他和慈禧想废掉光绪皇帝,册立自己十五岁的儿子溥儁(普jun俊),但是西方驻华使馆纷纷反对,于是他想利用义和团教训这帮洋人。</p><p class="ql-block">他向慈禧吹嘘义和团有神功,可灭洋人,应为朝廷所用。有了慈禧和朝廷的支持,义和团势力迅速膨胀,十几万人蜂拥进入京城,火烧教堂杀死传教士和教徒,更有人趁机打砸抢烧,所有洋货商铺无一幸免。一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街头流氓,市井无赖也变成了义和团。各国驻京使馆也遭到围攻,后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成为了西方各国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借口。</p><p class="ql-block">当西方列强战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炮台海外时,大清王朝才深感事态发展严重。1900年6月慈禧主持御前第一次会议,端郡王载漪和兵部尚书刚毅提出“请攻使馆”动议。时任吏部侍郎的许景澄与太常寺卿袁昶(Chang场,掌管宗庙祭祀和宫廷礼乐)挺身反对,他们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会后,俩人又联名上书《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认为围攻使馆,违反国际公法,断不可采用。</p><p class="ql-block">后来许景澄、袁昶又联手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等五人一起上书朝廷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要求严惩义和团首领,并且与西方列强议和。但是,内心仇外而且专制独裁,性格偏执的慈禧根本不听。最后在载漪、刚毅的鼓动下,怕失去权力而又丧失理智的她,竟然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准备向西方诸国宣战。</p><p class="ql-block">明知事不可为的光绪皇帝,心急如焚拉住许景澄的手,声泪俱下地说:“你是出过洋的…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诉我。”许景澄含泪回奏道:“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世无先例,万万沒有以一国敌万国的道理"。</p><p class="ql-block">慈禧和载漪等闻言大怒,认为许景澄:“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下令逮捕入獄。许景澄非常镇定,他先去了俄国银行,将朝廷为修建中东铁路的四十万两白银取出,交还国库。(他担心死后俄国银行不认帐)然后才身穿官服被捕,最后被押往菜市口慷慨赴死。</p><p class="ql-block">提起北京城的菜市口恐怕很多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杀人的刑场。北京是元.明.清三朝故都,各朝在京城都有自己的刑场。元大都的刑场在柴市口(现北京交道口),南宋宰相文天祥在那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 class="ql-block">明朝的刑场则设在了西四牌楼,明末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的袁崇焕被崇贞皇帝下令千刀万剐。袁督师忠贞为国,大义凛然,临刑口占诗曰:“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p><p class="ql-block">清王朝则将刑场设在了城南菜市口。清末“戊戌变法”的谭嗣同等“六君子”在那慷慨就义。谭嗣同在狱中题壁留下了那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句。</p><p class="ql-block">1900年7月28日,当许景澄和袁昶被押赴菜市口刑场途中,不明真相的围观市民则破口大骂“:“汉奸老畜牲…不为国家为洋人。”临刑前,许景澄坦然面对说:“吾以身许国,无复他顾。”行刑时,刽子手因索贿不成,故意将刀砍在许景澄脊椎上,让他痛苦而死。自古忠言逆耳,许景澄血洒菜市口,时年55岁。后人言:“该杀的是慈禧老贼而不是许侍郎。”</p><p class="ql-block">八月十一日,徐用仪和立山、联元等三人也在菜市口被处死。史称“庚子被祸五大臣。”几天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裹挟光绪西逃,李鸿章奉诏进京和谈。最后达成耻辱的“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许景澄等“被祸五大忠臣”终于平反昭雪。《清史稿》载:清代优礼廷臣…“五忠”,不数日而遂昭雪,允哉!</p><p class="ql-block">令慈禧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当年的京师大学堂第二任官学大臣许景澄的忠贞为国事迹,已经成为了近代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但是更为波澜壮阔的一页则是,后来曾在北京大学当过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和在报刊借阅室工作过的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终于推翻了封建专制独裁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许景澄官服照</p> <p class="ql-block">许景澄手书照</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堂旧照</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照</p> <p class="ql-block">许景澄与外国人旧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