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釆星驰白鹭洲一一白鹭洲书院游记

龚江南

<p class="ql-block">如果您不知道白鹭洲书院,那跟你说一个人您一定知道:</p><p class="ql-block">文天祥。</p><p class="ql-block">1256年,南宋宝祐四年,庐陵白鹭洲书院39人同登进士金榜,其中一个叫文天祥的吉水人高中状元。这种概率,比后世一所中学的一个班39人同时考上清华,其中一人还是全国第一的概率还低。</p><p class="ql-block">宋理宗皇帝高兴得亲自为这所书院题匾:白鹭洲书院。</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块匾还挂在白鹭洲书院的讲堂门楣上。</p><p class="ql-block">庐陵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我在江西工作时,多次到吉安出差,却每每与这所名校失之交臂,2025年9月22日,终于弥补了这一缺憾。</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赣江中游一个刀型江心洲,赣江两水夹洲,洲上古木参天,从江上望去,江洲北部,江南风格的青砖马头墙围着一个安静的院落,朴素的大屋顶在树影中若隐若现。</p><p class="ql-block">从吉安老城区沿江路,穿过一道古色古香的廊桥:书院桥,进入江洲,也就进入了书院。前院是古代学府常见的栏杆状的棂星门和泮池,跨过这道门,即便高官巨贾,也得整理衣冠,小步趋庭。</p><p class="ql-block">800年学府的第一座学堂,迎面而来的却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山院。清光绪29年,即1903年,白鹭洲书院改为新式的吉安府学堂,1914年改为江西省立第六中学校,1927年,留日学者谭家湛任六中校长,多方化缘,建起了这座新式教学楼,名中山院。</p><p class="ql-block">今天,白鹭洲书院前,是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江西省重点中学,白鹭洲书院也因此成为至今仍在办学的古代书院。</p><p class="ql-block">绕过中山院,一座面阔三间,由松木柱、木板墙支撑的黑瓦飞檐大屋顶建筑像普通农家屋舍,低调地站立在红石台阶上,木柱木门木墙,还散发着桐油的清香,那是800年前宋淳祐元年(1241年)书院初建时的味道。这里是书院最早的讲堂之一道心堂,宋理宗御笔题写的白鹭洲书院匾就高悬此堂门上。堂内别无杂物,唯案几若干,静静地等待学子回来。</p><p class="ql-block">道心堂左侧为景贤祠,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画像,左侧,是六君子祠,祀奉程朱理学的六位大师:程颐、程颢、周敦颐、张载、邵雍、朱熹。儒学的源泉从春秋到南宋,从曲阜到江西,终于汇成中国最大的一条文化河流。</p> <p class="ql-block">道心堂后,就是书院最大的建筑逢源堂。逢源堂也是讲堂,今天,安放着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先生的坐像,在他身后的房梁上高悬着一块匾,上书:古心德润。</p><p class="ql-block">江万里(1198-1275),号古心,江西都昌人氏,1226年进士,1238年为吉州知府,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元兵破饶州,投水自尽。</p><p class="ql-block">江万里祖、父一生专治程朱理学,江万里因此深得理学要义,早年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豫章(南昌)东湖书院学习,造诣更深。1240年知吉州,见江心白鹭洲花木扶苏,青翠静雅,便令筑精舍,设讲堂,兴教育,创办白鹭洲书院。他选拔老师和学生都很严,初创时找不到合适的校长,他亲自担任书院山长(即今天的校长)。据说,他亲自讲学,“载色载笑,从容与山竹间,忘其为守。”本郡九邑才俊在此求学,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江万里所开创的白鹭洲书院的学风一直延续至民国,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承接书院源流的白鹭洲中学才一点点开始恢复。</p><p class="ql-block">正是江万里的执着,有了白鹭洲书院的奇迹,也正是有了白鹭洲书院的示范,庐陵书院勃兴,吉安从此为“文章节义之邦”。江西在宋明两朝,贡献了全国最多的状元,江西历代有名可查的状元56人,榜眼45人,探花40人,进士1万余人;两宋127位宰相,江西籍的16名;明洪武年间881名进士,江西占147位,建文二年科举,前三甲均为江西人;永乐年间7位内阁成员,江西人占了5位,其中就有《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所谓“朝士半江西”,说的就是这时。</p><p class="ql-block">白鹭洲书院把江万里供奉在最大的建筑里。</p><p class="ql-block">江万里后世的山长讲学、休息之所,同时也是书院藏书楼叫云章阁,就在逢源堂后。</p> <p class="ql-block">斯文一脉的书院最高楼叫风月楼。</p><p class="ql-block">“风月楼”是书院第一任山长、创建书院的吉州太守江万里亲自取名。他在文中写有“吟风弄月”之句,因此取“风月”二字命名此楼,以寄托文人雅士吟咏自然、抒发情怀之意。</p><p class="ql-block">三层古楼,飞檐重叠,蔚为壮观,三层楼分别挂了三块匾,一至三楼分别是:浴沂亭、风月楼、魁星阁,一楼台阶下,还安放着一块碑,上书:古吉台。这些匾、碑,是古楼在不同时期的功用的写照,特别是最高处的魁星阁,寓意更深。我没有登楼,站在台阶上,极目远望,赣水滔滔奔涌而来,向着辽阔的赣抚平原、向着鄱阳湖、向着长江,滚滚而去。千年以来,江西的物华和人才就像这江水,汇入中华文明的大河,无穷无尽,无止无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