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9:36分,我们一行4人,受武穴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史志研究中心的派遣,从武穴北站乘坐G2817次列车到南京调访、查阅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南京市委特别支委负责人,广济籍党员蓝文胜烈士相关资料。下午1:20,我们终于到达南京,下榻雨花台附近的中华门扫帚巷“如家商旅酒店”。 在如家附近小餐馆随便对付一餐,稍事休息后,3点40分,我们开始了此次之行的第一站———金陵机器制造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门头(牌坊)<div> 金陵机器制造局是近代中国工业建筑“陈列馆”。<br> 1865年(同治四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1869年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div><div> 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div><div> 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div><div> 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宁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大有提高,能制造三尺喷筒,和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div><div> 1879年2月,宁局接并乌龙山机器局。经朝廷批准,给宁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 </div><div> 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div><div>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div><div> 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 </div><div> 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 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初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div> 端坐在金陵机器制造局园区一角的创始人李鸿章像 民国时期,金陵机器制造局名义上属中央陆军军械司管辖,实则为江苏各届都督所控制。1929年6月,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重庆,原址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工厂重新迁回南京。1946年9月改称六0兵工厂。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期,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将六0兵工厂向台湾高雄搬迁,只留下少量无法搬走的旧机器设备以及整座厂房等。 第二十一兵工廠廠歌<br>作詞 郭沫若 作曲贺绿汀<br>戰以止戰,兵以弭兵,正義的剑是为保衡和平。<br>創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寧。<br>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儉求知廉潔公正,<br>迎頭趕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競争。<br>我們有骨肉般的友爱,我們有金石般的至誠。<br>我們有熔炉般的热烈,我們有鋼铁般的坚韧。<br>量欲其富質欲其精,同志們,猛進!猛進!<br>同志們,猛進!猛進!(一九三九年)<br> <br>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同月29日第二野战军接管了工厂。同年10月,二野奉命南下,工厂改属第三野战军管辖,命名为军械总厂。 1950年8月,工厂改属华东军区。1952年11月军械总厂改属地方,由原二机部领导。 1952年底,山西长治三0七厂搬迁南京,与军械总厂合并,称国营三0七厂,不对外使用。1957年4月,采用国营晨光机器厂作为第二厂名,对外公开使用。1980年3月改称南京晨光机器厂:1996年6月,作为全国一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正式组建了晨光集团,并更名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r> 香港天坛大佛,是当今世界上露天坐姿铜佛之最。法像宽度5.78m, 长度4.2m,展开面积42m², 板块厚度13mm, 重量5.0T, 含金量0.2%。法像板块为青铜整体铸造,一九八八年间一次浇铸成功。现存放此地的法像为天坛大佛同期浇铸的工艺试验件。板块之大,板厚之薄,艺术形态之逼真,这是艺术铸造史上的一大创举,是当今世界铸造史上之最。<br> <br> 1988年10月8日,参加天坛大佛佛首浇注洁净仪式,喜占此调奉赠晨光机器厂 时任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当即口占卜算子一首,奉赠晨光机器制造厂:百二十年来,几见蓬莱浅。当翼冲天破,九霄昌闔开官殿。威德保和平,工巧观神变。兵气消为日月光,妙相庄严现。<br><br> 现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尚存一批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早期的机器正厂、机器右厂和机器左厂虽已拆迁,但建厂标牌仍保存在拆迁后的厂房门额上,这些标牌上分别注明同治五年(1866年)建机器正厂、同治十二年建机器右厂、光绪四年(1878年)建机器左厂。现存原建筑有:光绪七年建的炎铜厂、卷铜厂,光绪九年和光绪十一年五月建的熔铜房,光绪三十一二年建的木厂大楼和机器大厂一等。每厂建筑少则一间,多则十余间。这些厂房具有西洋风格,人字形屋顶,三角析架,门窗上部为拱形青砖清水墙,坚固宽敞。除清朝时期遗留下的厂房建筑外,还有民国时期的厂房及办公用房三十多座(间),至今仍在使用着。这批活的历史文物,使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工业建筑的“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