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造船厂到量子船台:上海工业遗产的星际跃迁

耿耿 · 视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浦江的风穿过老船台的钢梁骨架,带着百年工业的锈味与数字时代的电流声交织——这里是被称作“量子船台”的上海船台公园,一片正在生长的未来城市试验场。它不是一座传统公园,而是以量子思维为底层逻辑,在8.7公顷的滨江空间里搭建的“时空折叠实验室”:既锚定上海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的历史坐标,又以量子物理的叠加态、纠缠态与不确定性为灵感,探索科技、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新型城市形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船台的基因里刻着上海的工业记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中华造船厂的船体部件预制区,钢铁碰撞的敲击声回荡在此。如今,保留下来的老龙门吊轨道仍斜插在滨江步道上,但吊钩位置被改造为量子态艺术装置——“叠加态吊臂”:白天是观景平台的支撑结构,夜间通过LED矩阵变换为波函数图像,投影出粒子同时存在于多个位置的科幻图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保留-重构”的设计哲学贯穿全场。原船台的水泥基座未被铲平,而是覆土种植耐候草本,形成起伏的“量子绿浪”;废弃的船坞钢板被切割重组为量子隧道般的景观廊架,表面蚀刻着薛定谔方程与上海工业年表。历史不是被封存的标本,而是与未来科技叠加的基底——就像量子力学中“粒子既在此处又在彼处”的特性,船台既是过去的造船现场,也是此刻的未来起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量子科技的赋能,让公园突破传统休闲空间的边界。智能步道嵌入量子传感技术,实时采集游客运动数据并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分布式量子计算节点支撑着公园的智慧管理,从绿植灌溉到灯光调控,均实现精准化、低能耗运行 。更令人惊艳的是“量子互动剧场”,借助量子加密技术,观众的即时反馈能实时影响剧情走向,每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量子态”呈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滨水空间更新的标杆项目,船台公园量子城市不仅是科技与自然的共生体,更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它让工业遗产摆脱“标本式”的保护,以量子科技为钥匙,打开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未来想象,成为浦江岸边一道兼具历史厚度与科技温度的独特风景线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讯息</p><p class="ql-block">展馆地址:共青路130号船台公园(复兴岛地铁站2号口对面)</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10月1日-10月8日 :11:00-21:00(室内展馆 :11:00-20:00)</p><p class="ql-block">10月9日-12月13日:11:00-20:00(周一船台公园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