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国之大在于博物馆之气度”!上海的博物馆应该很有气度了,它正全身心的欢迎着大家哦!走进博物馆哦!</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8日上午来到浦东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门口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被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魁宝吸引了!</p><p class="ql-block">据报道所有展品均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核心馆藏,包括镇馆之宝如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莫奈《夏末的干草堆》等。展品涵盖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入场券印的是梵高名作《卧室》,画展中梵高作品就几幅,可见梵高的名气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1986年由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主要收藏1848年至1914年间的艺术作品。正一艺术尽览该馆藏画后发现,奥赛博物馆名画包揽了许多世界顶级的绘画作品,包括库尔贝、雷诺阿、莫奈、马奈、德加、塞尚、高更、梵高、雷东、莫罗、博纳尔、杜米埃、马约尔等画家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最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观者那么多,大多数是年轻人,这就是和其他场馆的不同点哦!</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自画像》:创作于1889年,以强烈的笔触和色彩表达梵高的内心挣扎,是其精神状态的直接写照。1</p> <p class="ql-block">2021年我的学生带我参观过“梵高星空艺术宫”,对梵高有所了解崇拜哦!</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889年,是后印象派代表作,以大胆色彩和笔触展现梵高的情感焦虑与创作热情,现存多个版本,被视为其心理历程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屋顶花园有梵高名作《卧室》的按比例搭建的梵高《卧室》,冒着酷暑(展厅里空调凉飕飕,外面好热),大家都坐在梵高的卧室里寻找梵高的足迹和灵感!我请一位台湾游客帮忙抓拍一张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每幅展品都是艺术魁宝,都是人头攒动!各个讲解员通过耳麦娓娓道来,讲述着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以及如何欣赏这一作品?茅塞顿开哦!涨知识哦!站在画前观赏,再从人缝里“钻”出来,站在外面踮起脚尖,抓拍一张留着纪念!</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塔,罗丹</p><p class="ql-block">《维克多,雨果》</p><p class="ql-block">1897</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库尔贝</p><p class="ql-block">《受伤的男人(自画像)》</p><p class="ql-block">1844——1854</p> <p class="ql-block">让,佛朗索瓦,米勒</p><p class="ql-block">《拾穗者》。</p><p class="ql-block">完成于1857年,描绘农妇收割后拾麦穗的场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歌颂劳动者尊严,是农民题材的巅峰之作,对梵高等艺术家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舞蹈课》</p><p class="ql-block">德加 法国 1873--1876年 </p><p class="ql-block">这幅《舞蹈课》是“把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的最典型的画作。画中着色最多的是舞者们的黄、绿、红、蓝的带子的,轻易地描绘出动态的造型美。一些舞蹈女演员在芭蕾舞教师佩罗的指</p> <p class="ql-block">一些舞蹈女演员在芭蕾舞教师佩罗的指导下练习跳舞,佩罗站在中央,手里拄着一根长拐杖,另一些挤在尽头的学生在一边休息,一边观看。从画中女孩们在背部向前看,在第一排,第一个坐在一架钢琴上,扭动着身子,在背上抓痒,虽然看不清面部,但小女孩休息时调皮随意的神态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正在跳舞的芭蕾舞女演员的魅力与等待跳舞的女演员的不雅动作形成对照。尽管她们都是侧着身的,但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观察这些舞者并不费力,这就是利用画幅的空白的一个好例子。</p><p class="ql-block">这幅展品,好几位讲解员通过耳麦都在轻声细语介绍,我就站在旁边“偷听”了!网上再查一下,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浴盆》</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p><p class="ql-block">《艾米尔,左拉》</p><p class="ql-block">1868</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p><p class="ql-block">《女人和扇子》</p><p class="ql-block">1873——1874</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在咖啡馆》1875——1876</p> <p class="ql-block">阿里斯蒂德,马约尔</p><p class="ql-block">《地中海》</p><p class="ql-block">1984</p><p class="ql-block">青铜</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塔希提的女人》又名《沙滩上》</p><p class="ql-block">1891高更的《塔希提的女人》。</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891年,体现高更对塔希提岛风情的探索,融合异域色彩与象征主义,展现原始生命力与人文关怀。1</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海景与牛》</p><p class="ql-block">1888</p> <p class="ql-block">保罗,西涅克</p><p class="ql-block">《井边的女人》</p><p class="ql-block">1892年</p> <p class="ql-block"> 陈逸飞——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代表和当代海派文化的继承发展者、是“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红色文化创作的创新开拓者、是为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使者。</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幅巨画很有气派和立体感,我当时正想假假的坐在另一边的石块上,四周正好没有人,也就算了!</p><p class="ql-block">被我拍的有点像平面图了!遗憾可惜啊!</p> <p class="ql-block">《山地风》</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94年的《山地风》最后开箱,这是陈逸飞游西藏之后的作品,大胆运用了镜头感十足的方式处理画面——人物设置“顶天立地”,长袖、宽腰、大襟的宽大藏服,迎风飘动,画面静谧而深沉;没有特定的动作、特定的语言,人物直接出现于观者的视觉中,迎着高原寒冷的山风而行的藏民,在暮色的笼罩之下,显得静穆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陈逸飞 《上海梦》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上海嘉禾春季拍卖会</p><p class="ql-block"> 成交价:2530 万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夜宴》是陈逸飞难得一见的音乐主题人物群像。画面中,五位乐师姿态各异,共同构成了一幅精致饱满、诗意盎然的艺术画卷。</p><p class="ql-block"> 画中五位乐师的肌肤光泽宛如凝脂,细腻而温润。她们身着华丽的锦衣罗裙,色彩冷暖交织,相得益彰。其中,蓝衣女子位于画面中心,与左右两侧的女子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三角构图,其艺术构思和画面布局与中国古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五位吹笛女子的场景遥相呼应,展现了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理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逸飞 《夜宴》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 2022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p><p class="ql-block"> 成交价:5452 万元港币</p> <p class="ql-block"> 《长笛手》标志着陈逸飞从宏大叙事转向对个体的凝视。陈逸飞从摄影中获得启发,在该系列中大胆地革新了对边缘线与面部轮廓的处理方式。</p><p class="ql-block"> 《长笛手》的构图简洁,画面深邃,丝质晚装褶皱上的光影,进一步显露了画家的写实功底与浪漫情怀。</p><p class="ql-block"> 这是陈逸飞“音乐家”系列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也是他旅美时期最喜欢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1979年,陈逸飞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并创作了杰作《踱步》。这幅画作可视为陈逸飞33岁时的自画像,是他对民族命运与时代能量的敏锐捕捉。《踱步》的诞生,标志着陈逸飞对自我的超越和其历史观的形成,借鉴电影艺术,他运用蒙太奇手法、宽银幕构图,将自己画入画面,与空座椅共同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这幅作品为思想与表达而作,超越了现实主义之技法,彰显了新时期对人性主体的张扬。</p><p class="ql-block"> 《踱步》为陈逸飞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美国《艺术新闻》评价其“写实而意境深远,有气势且专业”,成为中国新时期美术走向国际化的起点与标志。</p> <p class="ql-block">《开路先锋》由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是陈逸飞艺术生涯早期的重要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1971年,二人赴南京梅山铁矿深入考察,绘制大量手稿。他们被工人阶级的力量与精神所鼓舞,选取工人抬钢轨昂首前行的场景作为画面主体。</p><p class="ql-block"> 作品采用仰视视角,展现出开路先锋的豪迈气概,传递出顶天立地的壮阔感与生命激情。画中工人不仅是筑路者,更是那一代开拓者的象征,他们怀揣信念,充满热情。参与创作这幅作品时的陈逸飞年仅26岁,该作品也一度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正在美国求学的陈逸飞开始以江南古镇周庄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水乡主题绘画,并在海外大受欢迎。这一阶段的陈逸飞充分汲取了西方艺术世界的养分,探索出一条融合中国美学与欧洲写实技巧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水乡”系列中,他将直涂画法与罩染法结合,巧妙捕捉地光线方向,营造独特光晕。这一技法得益于他对古典大师作品的修复与研习,尤其是约翰·辛格·萨金特的画作。展览中的油画《周庄》是“水乡”系列中的上乘之作,笔触细腻柔和,散发出江南古镇特有的氤氲朦胧之美。</p> <p class="ql-block">经工作人员指点,来到镜厅,好气派打卡拍照留影纪念之处!</p> <p class="ql-block">我也得留影纪念啊!请年轻人帮忙嘞!</p> <p class="ql-block">按照年轻人的指示,贴近镜子,拍摄效果更佳!</p> <p class="ql-block">自拍一张了!</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世界上最多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拥有近现代艺术品4700多件。这座博物馆原本是前奥赛火车站,保留了车站大钟,成为博物馆的标志性特征。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与馆内的画作一样,都能给人带来震撼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五楼餐厅被包场了!一楼餐厅也人满为患,还要去 罗丹艺术中心呢!地铁二号线周围有的是饭店。昨天的咖喱猪排饭色香味俱全,只要28元,就是量太多了,晚饭也没吃,还是和府捞面吧!很也不错!</p><p class="ql-block">饭后二号线换乘13号线直奔罗丹艺术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