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0月2日,一场庄重而温馨的拜师仪式在成都浣花黉台举行,田明珍先生入室弟子、书画家丁常辉先生正式收下两位学子为徒。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拜师礼,更是中国书画艺术代代相传的生动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师门合影,后左一弟子陆叶,后左二申朝明先生,后左三周智勇、右三丁常辉先生,右二弟子冰糖,后右一周运刚先生,前中间田明珍先生,前左一沈作常先生,前右一刘炳贤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师道传承:三代艺术家的笔墨情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丁常辉先生,字子墨,号无碍、无罣,揭谛斋主人。他于2004年拜入蜀中书画名家田明珍先生门下,潜心研习书画艺术至今已二十余载。其作品博闻善书,清风相从,法取天然,逸笔足足,画自家画,气象迵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田明珍先生,1938年出生于射洪县,是蜀中当代著名书画家。其作品以蜀中山水及花卉、蔬果见长,风格朴茂稚拙兼具空灵清俊。他一生有“三幸”:一幸出生在唐代文豪陈子昂的故乡射洪,自幼接受诗文熏陶;二幸得遇三位书画大师孙竹篱、陈无垢、陈子庄的指引;三幸中年弃政从艺,将宝贵时光全心投入艺术研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田明珍先生早年师从三位艺术大师:孙竹篱先生(1909-1986),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艺术顾问。田明珍在中学阶段受其启蒙教育,从此踏上艺术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陈无垢先生(1902-1990),著名书法家、古文学家,被誉为“蜀中高手”。田明珍于1957年跟随陈无垢先生学习,从陈无垢先生的诗文、书法作品处,深受其“基古而不泥法,绝俗而不欺世”艺术理念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陈子庄(石壶)先生(1913-1976),著名国画大师,其艺术成就卓越,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田明珍于1961年春经著名画家伍瘦梅推荐正式拜师陈子庄研习中国绘画。</p> <p class="ql-block"> 田明珍先生在仪式上强调 “学艺应先学做人” 的师训,这一理念正源自他的艺术观。田明珍曾作诗《自重》:“作人当为治艺之本,人堂艺正,人诫艺真,人高艺雅,人洁艺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沈作常先生,1946年出生于成都,名胜双,字作常,号三禅唱居士,煮峰堂主,著名书画家、理论家、美术评论家,陈无垢先生弟子</span></p> <p class="ql-block">刘炳贤先生是著名国画大师陈子庄的入室弟子,以参与1972年武阳河写生活动而闻名,其艺术实践体现了陈子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念</p> <p class="ql-block">艺术传承:从师徒到师生的时代演变</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讲究“师承”,但师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从孙竹篱、陈无垢、陈子庄到田明珍,再到丁常辉,最后至新一代弟子,这条清晰的师承链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在当代的活态传承。</p><p class="ql-block">与过去严格的师徒制不同,当代艺术教育更注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田明珍先生曾总结自己的艺术之路是“转益多师,博取简用,化而为心”。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在丁常辉的教学中得到体现,他在艺术上主张“画自家画,气象迵殊”,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p><p class="ql-block">结语:笔墨背后的文脉流传</p><p class="ql-block">这次拜师仪式不仅是个简单的收徒过程,更是中国书画艺术薪火相传的缩影。从陈子庄、陈无垢、孙竹篱到田明珍,再到丁常辉、周智勇、申朝明、周运刚、周正华,再到唐冰、陆叶,每一代艺术家都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焕新。</p><p class="ql-block">丁常辉先生的作品与教学理念,秉承了田明珍先生“作品有三味”的特点:一味田家风味,二味人文逸味,三味禅门真味。如今,这“三味”将继续在新一代弟子手中延续下去。</p><p class="ql-block">中国书画艺术的未来,正依赖于这样一代代艺术家无声的接力。他们在笔墨中传递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对文化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体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