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船巷傅氏四世祖罗山公大传(明朝)

岩野山人

<p class="ql-block">龙岩船巷傅氏四世祖罗山公大传(明朝)</p><p class="ql-block"> 四世祖罗山公大传</p><p class="ql-block"> 罗山公,字文瑤,船巷傅氏四世祖。在父亲慕莘公去世时,已经二十—岁了。他守丧期间悲痛万分,身体消瘦,严格遵循儒家礼教,侍奉母亲非常尽心, 无论是物质供养还是让母亲心情愉悦,都无微不至,从早到晚从未懈怠。他 还时常关爱年幼的弟弟们,特别注重兄弟间的友爱之情,因此家族内外都非常称赞他的德行。他自幼性格豪迈,虽然身处偏僻的乡村,却超脱世俗,不愿被俗事牵绊,对家族产业也不怎么在意。他家旁边设有私塾,题名为“罗山书室”,位于宗祠右侧。他曾自撰—副对联: “茅茨不剪风还右, 士阶无砌步自高 ”。如今,敬斋公留下的仓库房屋,就是当年的书室所在地。他在院子里种了梧桐树和各种花竹,借景物陶冶情操, 风度儒雅,堪称当地文人学士的领袖。他尤其喜欢买书,藏书多到堆满屋子,终日沉浸其中细细品读, 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 断。因此在龙岩,谈到学识渊博的君子, 大家都推举罗山公为最杰出的人。知县胡莲峰(胡景华)特别器重他,提学使熊公选拔他进入官学,县丞邹龙台还请他到县衙做子弟的老师。然而罗山公并不因此 满足,又背着书箱到福州拜师陈平,冈桥东岳观是他读书的地方。后来又到泉州向陈文峰请教经义。嘉靖壬子年(1552年)春,他开始跟随陈文峰学习,到乙卯年(1555年)陈文峰考中乡试第—名,次年丙辰 ( 1556年)中进士。罗山公学成归来时,两位陈先生目送他,感叹道: “儒学正统向南方 (龙岩)传播了! ”罗山公治学博览群书,注重将所学付诸实践,这 不仅仅为了炫耀学问。在接受或给予财物时,他非常谨慎,严格分辨义与利的界限,从不武断处理乡里事务,也不参与争强好胜的行为。因此,乡里无论老幼都对他尊敬有加。他还制定了家训,凡是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礼都严格遵循朱熹的《家礼》,尤其厌恶佛教的焚香拜佛等仪式。罗山公辛勤管理家族户籍,费尽心力编修家谱,仁爱孝顺,事无巨细都考虑周全。因此后世子孙感念他的功劳和德行。《礼记》中说“祖有功而宗有德”,说的正是罗山公这样的人。他能配享于始祖夫妇的祭祀,哪里是毫无缘由的呢!罗山公性情喜好吟诗,游历江浙时到处题诗留念, 家居时求他写诗的人挤满门庭。即使是学官贺新溪 (贺—宏)、莫桂江(莫元)和罗山公大传:罗山公在父亲慕莘公去世时,已经二十—岁了。他守丧期间悲痛万分,身体消瘦,严格遵循儒家礼教,侍奉母亲非常尽心, 无论是物质供养还是让母亲心情愉悦,都无微不至,从早到晚从未懈怠。他还时常关爱年幼的弟弟们,特别注重兄弟间的友爱之情,因此家族内外都非常称赞他的德行。他自幼性格豪迈,虽然身处偏僻的乡村,却超脱世俗,不愿被俗事牵绊,对家族产业也不怎么在意。他家旁边设有私塾,题名为“罗山书室”,位于宗祠右侧。他曾自撰—副对联: “茅茨不剪风还右, 士阶无砌步自高 。”如今敬斋公留下的仓库房屋,就是当年的书室所在地。他在院子里种了梧桐树和各种花竹,借景物陶冶情操, 风度儒雅,堪称当地文人学士的领袖。他尤其喜欢买书,藏书多到堆满屋 子,终日沉浸其中细细品读。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因此在龙岩,谈到学识渊博的君子, 大家都推举罗山公为最杰出的人。知县胡莲峰(胡景华)特别器重他,提学使熊公选拔他进入官学,县丞邹龙台还请他到县衙做子弟的老师。然而罗山公并不因此满足,又背着书箱到福州拜师陈平,冈桥东岳观是他读书的地方。后来又泉州向陈文峰请教经义。嘉靖壬子年(1552年)春,他开始跟随陈文峰学习,到乙卯年(1555年)陈文峰考中乡试第—名,次年丙辰( 1556年)中进士。罗山公学成归来时,两位陈先生目送他,感叹道: “儒学正统向南方 (龙岩)传播了! ”罗山公治学博览群书,注重将所学付诸实践,这不仅仅为了炫耀学问。在接受或给予财物时,他非常谨慎,严格分辨义与利的界限,从不武断处理乡里事务,也不参与争强好胜的行为。因此,乡里无 论老幼都对他尊敬有加。他还制定了家训,凡是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礼都严格遵循朱熹的《家礼》,尤其厌恶佛教的焚香拜佛等仪式。罗山公辛勤管理家族户籍,费尽心力编修家谱,仁爱孝顺,事无巨细都考虑周全。因此后世子孙感念他的功劳和德行。《礼记》中说“祖有功而宗有德”,说的正是罗山公这样的人。他能配享于始祖夫妇的祭祀,哪里是毫无缘由的呢!罗山公性情喜好吟诗,游历江浙时到处题诗留念, 家居时求他写诗的人挤满门庭。即使是学官贺新溪(贺—宏)、莫桂江(莫元)和本地士人邱修吾,也常请他代为起草诗文。他著有诗集《罗山樵唱》,如今读他的诗,依然能感受到他的为人风范。至于他在地方上被尊为文教之祖的美名,今天民间还在传颂,又何需我们后代子孙再去夸耀呢。 罗山公的德行功绩,早已广为流传。我自愧文笔拙劣;无法完全表达他的万分之—。编修家谱之余, 我心潮澎湃,谨献上—首绝句来颂扬他:仰慕蟠龙堂八景之—的第—高峰石罗岐,我们傅氏家族的百年家训仍传颂“石罗山人”,他为儒学的宗师。祖先功绩与宗族德行永不磨地士人邱修吾,也常请他代为起草诗文。他著有诗集《罗山樵唱》,如今读他的诗,依然能感受到他的为人风范。至于他在地方上被尊为文教之祖的美名,今天民间还在传颂, 又何需我们后代子孙再去夸耀呢。 罗山公的德行功绩,早已广为流传。我自愧文笔拙劣,无法完全表达他的万分之—。编修家谱之余,我心潮澎湃,谨献上—首绝句来颂扬他:仰慕蟠龙堂八景之—的第—高峰石罗岐,我们傅氏家族的百年家训仍传颂“石罗山人”,他为儒学的宗师。祖先功绩与宗族德行永不磨灭,亿万子孙都心怀敬仰恭谨。</p><p class="ql-block"> (录自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龙岩《船巷傅氏族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