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br>服务项目慢阻肺患者管理服务<br><br>亲爱的朋友们,在 2024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迎来了一项重要举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正式被纳入服务范畴,开启了为慢阻肺患者健康护航的全新篇章。自纳入以来,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如同贴心的 “健康管家”,从精准筛查确诊,到专业的用药干预,再到定期的肺功能监测以及个性化呼吸康复指导,全方位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肺部健康。值此 “回顾、传承、展望: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 你健康’” 主题宣传月之际,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项意义非凡的服务 ——它不仅是阻击慢阻肺的有力 “武器”,更是国家给予广大患者的坚实健康保障。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是基本公卫项目之——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具体内容。 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 称慢阻肺病) <b>什么是慢阻肺?</b><div><br><div>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核心问题是肺部气道和肺泡受损,导致空气进出受阻,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且症状会逐渐加重。需注意:早期可能无症状或仅活动后气短,易被忽视;治疗后症状缓解不代表痊愈,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需长期规范管理。</div></div> 慢阻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br>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呼吸杀手”,危害不止在肺部:伤呼吸:长期气流受限导致肺功能下降,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从活动后加重到静息时也发作,严重时引发呼吸衰竭,出现缺氧、意识障碍。累心脏:长期缺氧加重心脏负担,易引发肺心病,早期活动后心悸,后期出现下肢水肿、腹胀;还会增加冠心病、心律失常风险。全身并发症: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肌肉萎缩,降低免疫力;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以及骨质疏松、贫血等问题。 慢阻肺筛查方法是什么?免费筛查:辖区40岁及以上居民,每年可免费做一次筛查,包括问卷(查吸烟、职业史等)和肺功能初筛;初筛异常者需进一步做规范肺功能检查。疑似确诊:初筛疑似者,排除急性呼吸道感染、近期用支气管扩张剂等干扰因素后复查,若规范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FVC<70%,结合症状和病史,可初步确诊。 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哪些内容?<div>筛查:每年为40岁及以上居民免费筛查,疑似者引导确诊并纳入管理;高危人群每半年查一次肺功能,同时给生活方式指导。</div><div><br></div><div>随访评估: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测生命体征、评症状和病情,问病史、用药及生活习惯,每半年至一年查一次肺功能;出现急性加重(如呼吸困难突重、痰变脓性),指导就医后2周内随访。</div><div><br></div><div>分类干预:</div><div>病情稳定者:预约下次随访,维持治疗,加强生活指导。</div><div>症状控制差或有药物不良反应者:调整用药,2周内随访。</div><div>严重加重或治疗无效者:转诊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div><div>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全面体检,含常规检查、肺功能、胸部X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排查其他健康问题。</div><div>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指导,包括戒烟、防有害环境、学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正确用药(含吸入装置使用)、应对急性加重等。通过以上服务,帮助患者减少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下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