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夕根据摄友提供的信息,我来到位于西青区的绿道公园拍摄红胁绣眼。该公园是利用废除的陈塘支线铁路修建的,故公园是沿铁路线而延伸,整体跨西青和河西两区。</p><p class="ql-block"> 根据摄友“避开高峰”的建议我于接近中午11点的时候进入公园,拍摄点就在公园河道边木质步道旁的构树附近,因为红胁绣鸟吃食构树的红色果实,所以构成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p><p class="ql-block"> 经上网查应该记入本人拍鸟笔记的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红胁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鸟类。体长10-11厘米。全身绿色,腹灰白色;眼周具白圈,白色衬绿色特别明显;两胁为不显著的栗红色。雌雄相似,但雌鸟胁部栗红色,不如雄鸟浓重,略呈黄褐色。</p><p class="ql-block"> 该鸟是一种小型鸣禽,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别名:白眼儿、粉眼儿、褐色胁绣眼、红胁白目眶、红胁粉眼。体重12克—13克;体长102-118毫米。</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红胁绣眼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往南至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性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原始林及次生林。国内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地。</p><p class="ql-block"> 它们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米左右的针叶林,冬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主要栖息于果树、柳树、槭树等阔叶树、针叶树以及园庭花木、高大行道树以及以至竹林间。</p><p class="ql-block"> 此鸟习性是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p><p class="ql-block"> 在天津绿道公园的这些红胁绣眼鸟就是在迁徙中集群活动,因为不时有游人经过或驻足观看,所以它们在对岸河边的高大柳树和另一河边步道旁较矮的构树之间来回飞行,以吃食构树的红色果实。</p> 盛世中华、举国同庆、美景如画、引人感慨!为此国庆期间学做画意摄影一张《绣鸟双飞喜共栖》的画儿,以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7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