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游览乾陵时见征了在陕西乾县的梁山之上,坐落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的合葬陵墓。这座安葬着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不仅以其宏大的规模、众多的陪葬墓群闻名于世,墓前那 61 尊形态各异却皆无头颅的石人像,更像一个个沉默的历史密码,吸引着无数研究者与游客探寻其中的奥秘。这些石像并非普通的装饰摆件,而是承载着盛唐时期对外交流、政治格局的重要文化符号,其 “无头” 之谜更是为乾陵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为了登上帝位,她不惜杀死诸多亲人,可谓是不择手段。在位期间,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度任用酷吏,导致朝中人人自危。<br>这 61 尊石像所代表的,是唐代周边国家或部落的首领、使臣,他们曾在唐高宗或武则天时期来到长安,为唐王朝的稳定与对外交流作出贡献,武则天为彰显大唐的天朝上国地位与万国来朝的盛况,便下令将他们的形象雕刻成石像,立于乾陵之前,既是对他们的纪念,也是对盛唐国力的炫耀。<br> 据史料记载,这些石像最初均有头颅,且面部特征鲜明,“皆深目高鼻,须髯浓密”,从现存的石像残躯来看,它们均为站立姿态,高约 1.5 米至 1.7 米,它们大小与真人相仿,双手在胸前抱拳,显得毕恭毕敬,身着各式服饰有的头戴皮帽,有的身穿圆领袍衫,有的腰系玉带,有的足蹬皮靴,服饰风格兼具中原与西域、中亚特色,明显不是唐代中原官员的典型装扮。<br>众所周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启了“贞观之治”,大唐从此呈现出国富兵强、欣欣向荣之势。当时的很多外国使臣都仰慕于唐朝的强大实力,纷纷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继续执行唐太宗的怀柔政策,彰大唐国力,令外邦臣服。<br><div>因此,可以说这六十一尊“蕃臣像”,既反映了当时大唐威震四邻、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大唐“协和万邦”、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div> 既然这些石像展现的都是蕃臣觐见的风貌,那么在铸造之初,这些石像应该都是有头的才是。为什么历经千年风雨,它们的头却一个个都不见了呢?对此,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言。<br>在乾陵周边的民间,还流传着一种与民俗迷信相关的说法,相传明清时期,乾陵附近曾发生过瘟疫或旱灾,当地村民认为是墓前的石像 “成精作怪”,吸食了人间的灵气,导致灾祸降临。为了 “破除妖邪”,村民们便自发组织起来,将石像的头颅全部砸毁,认为这样就能平息灾祸。这种说法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民间对石像的敬畏与误解,从侧面说明石像在当地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不过,这一说法同样缺乏史料依据,更多是基于民间口头传说的推测。<br> 人为破坏也是被广泛讨论的原因,其中又可分为 “战乱破坏” 与 “盗掘破坏” 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唐末至五代时期,关中地区战乱频繁,黄巢起义、藩镇割据等战乱不断,乾陵作为皇家陵墓,可能成为乱兵劫掠或泄愤的目标。乱兵或许认为石像代表着 “蕃臣”,破坏石像可以彰显自己的 “反抗精神”,或是为了盗取石像头部(部分石像头部可能镶嵌有金属装饰)而将其凿断;另一种观点则与清代的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清代初年,有外国使节来到乾陵,看到石像中竟有自己国家先祖的形象,认为 “先祖立于他人陵墓前,有辱国格”,便暗中派人将石像头颅全部砸毁。不过,这一传说缺乏史料佐证,更多是民间的猜测。此外,还有人认为,近代以来的盗墓者为寻找乾陵地宫入口,曾对墓前石像进行过破坏,导致头颅丢失,但目前也无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说法。<br> 这个传说虽然一度从乾县流传开来,但却遭到了历史学家们的质疑。学者们翻阅史料发现,在宋、元、明时期,这些石像大多还是完好的,其中只有部分石像遭到损毁,因此可以推断出,这61尊石像尽皆无头的原因,绝不是被人一次性毁灭,一定是遭到了多次打击才成了现在的样子。<br> 真相终于在1971年秋,被陕西乾县姑婆岭村两个农民在刨地途中,不经意挖出了一颗坚硬的石人头像而揭开;文物专家们对此也十分重视,经初步考察,这颗头像是唐朝的产物,专家们不禁便想起了乾陵外的那些无头石像,既然如此,附近是否还有类似的遗迹?经过一番探索,人们果然挖出了多个类似的头像。经过仔细比对和研究,专家们首先确认这些头像就是武则天墓前遗失的那些。而且,他们还打破了以往的传闻,发现这些头像掉落的原因并非人为导致,而是与自然因素有关。<br>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地震强度为8级以上,烈度为11度,地震期间,“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br>这场地震波及了很多当地的历史遗迹,除了著名的小雁塔外,就是乾陵了。因此,61尊石像的头颅极有可能就是经不住剧烈的地质变动,而被震断脱落的。<br> 从石像的断裂痕迹来看,脖颈处的断裂面较为平整,且多数石像的断裂高度相近,符合地震中石像因剧烈摇晃而从颈部折断的特征。此外,考古人员在乾陵周边曾发现过一些疑似石像头颅的残片,进一步佐证了地震可能是导致石像无头的重要原因。不过,也有学者提出疑问:若真是地震所致,为何 61 尊石像几乎全部断头,却鲜有躯体损毁?这一疑问让 “地震说” 仍存在争议。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石像的雕刻技艺精湛,虽然头部缺失,但躯体的线条流畅,服饰的细节刻画细腻,展现了唐代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它们既不同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严庄重,也不同于唐代佛教造像的神圣肃穆,而是以写实的手法还原了 “蕃臣” 的真实形象,是唐代人物石雕的重要代表作之一。<br>乾陵前的 61 尊无头石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道谜题,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或许,正是这份 “残缺之美” 与 “未知之谜”,让乾陵的石像更具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寻历史的真相,感受盛唐的气象。<br><div>注:历史资料引用了百度条文,请勿送花!!!</div><div> 2025.10.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