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行之-沈阳昭陵

长空

<p class="ql-block">在沈阳城北的北陵公园,是在清昭陵的基础上修建的一座公园。公园大门应该就是陵园的首道大门“大宫门”吧。</p> <p class="ql-block">清昭陵是清<b>太宗皇太极</b>及其皇后孝端文的陵墓,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后各朝又增建和完善。清昭陵的建筑体系保留了清初关外的部分建筑特色。 </p><p class="ql-block">陵园古松2000余棵,松龄接近400年,是目前国内现存最主要的古松群落之一,其中著名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象形树更是树形奇特,形神兼备。</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太祖</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在沈阳继位。1635 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洲。1636 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在位年间,国力大增,奠定清入主中原基础。 1643 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接近陵墓,东西两侧出现盘着龙的华表。</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造的《神桥》,因兵荒马乱被毁。此桥是新中国成立后翻建。桥很宽,不是原样复制。</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p><p class="ql-block">建造于顺治或康熙年间。此坊为仿木架结构,4柱、3间、3楼、歇山式顶子,坊体雕刻各种花卉图案,生动逼真。整个石坊雕琢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正红门。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中正中一间叫“神门”,东侧一间为“君门”,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两侧为一字琉璃袖壁。</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矗立的是碑亭。</p> <p class="ql-block">进了门,道路两侧又是华表柱。</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石狮。都是东西两两相对。</p> <p class="ql-block">獬豸</p> <p class="ql-block">麒麟</p> <p class="ql-block">可日行千里的小白马</p> <p class="ql-block">骆驼</p> <p class="ql-block">立象,其形象高大威严,性情温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p> <p class="ql-block">神功圣德碑亭 </p><p class="ql-block">又名大碑楼,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方形重檐歇山式,内立巨形石碑,重达10万余斤,碑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共1810个字,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生平事迹。碑座是龙趺(又名赑屃),喜好负重,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隆恩门为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单体拱形门洞门楣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蒙、汉3种文体竖刻“隆恩门”3字。隆恩门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从门洞穿过五凤楼,向西看,西面的角楼是遵化清东陵没有的,而这闭环的城墙和城墙上四角建角楼,是昭陵独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方城</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仿照盛京陪都城堡轮廓外形建造,是盛京城的缩影,也是昭陵主体祭祀区。城高6. 15米,南北长146米,东西长120米,城墙以青砖砌成,门洞两侧有磴道可供上下,<b>这种形如城堡的方城是昭陵的特色之一。</b></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基座精美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p><p class="ql-block">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草创,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定名“隆恩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建。</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牌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石祭台 </p><p class="ql-block">又名二柱门,冲天牌楼、照牌。悬山式琉璃瓦顶,方形石柱间有两扇木板隔扇式对开门。</p><p class="ql-block">石祭台长5. 9米,宽1. 6米,高1. 3米,汉白玉雕造,须弥座式造型。祭台上有5件石雕:正中为香炉,两侧有香瓶、烛台各1对。这座祭台是大祭时“举哀”和献奠酒之处。</p> <p class="ql-block">大坟头通常被称为宝顶,又称“独龙阜”。宝顶是用三合土(白灰、砂子和黄土)夯筑而成,宝顶之下是安葬陵主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宝宫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明楼</p><p class="ql-block">又称大明楼,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全高23. 6米,是昭陵最高建筑。前檐挂有匾额,上书“昭陵”2字,为满、蒙、汉3种文字。1937年5月29日,明楼被雷火烧毁,1939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角楼</p><p class="ql-block">黄琉璃铺顶,四面出廊,内外檐下梁坊满施彩绘。大脊正中装饰琉璃宝葫芦,飞檐四角下各坠风铃。角楼可供官兵登楼远眺,起到保护陵寝安全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陵墓参观完了。我感到这里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的窗口,让我对清朝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20250925游览</p><p class="ql-block">20251002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