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暮秋的玉泉寺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千年银杏的金黄叶片与八百岁黄杨的苍翠交织成斑斓的画卷。穿过挂着露珠的木瓜树丛,墙角处那个被时光侵蚀的浴缸格外刺眼——青苔爬满鎏金边缘,雨水在缸底积成浑浊的镜面,几片枯荷叶蜷曲在钢筋裸露的裂缝间。</p><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这曾是宋美龄专属的浴具,如今却像被遗忘的贵族,与香炉青烟、诵经声形成荒诞的蒙太奇。当大和尚轻描淡写地提及它曾是定制文物时,我分明看见水泥剥落处露出当年镶嵌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般幽微的光。这个承载过民国风华的石雕容器,如今竟沦为放生池的附属品,连寺院介绍册都吝啬未为其留一页篇幅。</p><p class="ql-block">斑驳的浴缸像被时光啃噬的残卷,每一道裂缝都在诉说被冷落的委屈。我蹲下身抚摸那些裸露的钢筋,突然想起《长恨歌》里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池——同样的沐浴器具,杨贵妃的浴池化作旅游景点日日被瞻仰,而这位第一夫人的私密浴具却成了寺院墙角的多余摆设。大和尚讲解千年银杏时踩过缸边的青苔,惊起几只蜉蝣,它们翅膀上抖落的鳞粉在阳光下短暂地闪烁,仿佛浴缸转瞬即逝的荣光回光返照。最令人痛心的是缸底那片萎靡的荷叶,它本该漂浮在江南园林的锦鲤池中,如今却蜷缩在裂缝里,叶子焦黄卷曲,像被历史灼伤的民国往事。当香客们举着相机追逐银杏落叶时,只有我注意到浴缸边缘隐约刻着的法文花体字,那是1930年代上海霞飞路定制商行的标志,如今被雨水冲刷得只剩字母的幽灵轮廓。</p><p class="ql-block">我盯着浴缸上模糊的法文标记出神,仿佛看见1930年代的霞飞路——法国工匠正用银锤敲打铜胎,上海滩的霓虹倒映在鎏金釉面里。这个浴缸本该陈列在博物馆恒温展柜中,与宋美龄的旗袍、绘画作品共同诉说那个时代的摩登。而香客却毫不在乎这是谁的浴缸,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银杏王树上,香潮般涌向千年古树,没人关注我正用指尖丈量浴缸的裂痕。缸底积水映出我扭曲的脸,突然与历史课本里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宋美龄肖像重叠——她也是这样俯视水面吗?在重庆官邸的防空洞里,在纽约的寓所中,想她势必会拥有不同造型的浴缸,这只浴缸仅仅是片随风飘逝落叶罢了,如此说来,我只能是自作多情了。</p><p class="ql-block">此刻缸底飘着的枯荷叶突然翻转,露出背面嫩绿的新芽,像历史在腐朽处萌发的隐喻。最后一个离开墙角的我,回头看见阳光正穿过银杏叶隙,在浴缸的钢筋上投下金丝网般的影子,仿佛给这件被遗忘的文物披上最后的华服。</p><p class="ql-block">晌午的斋堂飘来松木柴火香,十六道时令素菜加两道素汤在粗陶碗里铺开彩虹——翡翠般的清炒南瓜藤,琥珀色的糖醋藕片,还有用寺院自磨豆腐做的文思羹。我故意放慢咀嚼速度,让唇齿间的清甜与浴缸的锈味在记忆里交织。大和尚递来第二碗竹荪汤时,我装作不经意地夸赞:这些菜比城里有机餐厅还鲜灵。他捻着佛珠笑道:菜园施的可是佛前供果的肥。这话像钥匙咔嗒打开了心门,我眼前突然浮现浴缸裂缝里挣扎的荷叶,与菜畦间饱满的南瓜形成奇妙呼应。</p><p class="ql-block">午后日头偏西时,我晃悠到菜园篱笆外,看义工为越冬蔬菜搭架子,弯腰捆扎豆角竿。我指甲轻刮过篱笆上攀援的南瓜藤,愈发觉得南瓜长的真水灵。大和尚让我看中哪个自己摘,别糟蹋了秧子就行。我蹲在田垄间挑拣,突然理解浴缸为何吸引我——这些带着露水的南瓜和和蔬菜,正像那件民国文物,都承载着被人亲手抚过的温度。当我把两个圆南瓜塞进车上时,大和尚在远处喊:青皮切片清炒,老籽留着种!他声音惊飞了菜地里的白鹭,翅膀拍打声里,我摸到南瓜蒂上新鲜的指甲痕,突然觉得比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展品更鲜活。归途中。山路颠簸,南瓜在包里滚来滚去,我隔着布料想象它们变成金黄南瓜饼的模样,而浴缸里那片枯荷,或许会在某个雨天重新浮起绿意。</p><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车后视镜里,玉泉寺的飞檐渐渐化作黛色剪影。车中的南瓜散发着泥土气息,而那个被遗忘的浴缸却在记忆里愈发清晰——它不再是墙角的水渍容器,而成为连接民国烟雨与当下炊烟的时光隧道。或许真正的历史从不在博物馆的恒温箱里,而在僧人们沾着菜籽油的指尖上,在香客背包里滚动的南瓜中。当车灯照亮前方山路时,我忽然明白:有些珍宝的归宿,本就是带着青苔与露水的平凡。(左撇右辣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