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北京颐和园公园(四)

关老师

<p class="ql-block"><b>关玉年/摄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初九(星期二)今天北京的天气晴好,蓝天白云。我和好朋友民族语文翻译局乌云老师、好朋友马春来一起在国庆节前一天漫步在北京颐和园里赏花、赏景、拍照。今天公园里的游人已经很多了。为迎接十一国庆节的到来,公园里进行了精心的布置,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今天是从颐和园东门进入,从新建宫门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北向南沿着昆明湖不同位置拍下佛香阁、十七孔桥、西山、玉泉山……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铜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称为“金牛”,卧伏于雕花石座上,神态生动,形似真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置。牛背上铸有乾隆撰写的八十字篆体铭文——《金牛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游船路线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颐和园十七孔桥东面桥头搭建花坛,为国庆节游客们的打卡提供了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湖山方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花坛以中国传统纹样力胜纹 主体框架,”方”指两船并行意象在纹样中的几何呈现。“胜”则承载胜利与祥瑞的寓意。该花坛巧妙用力胜图案“框”出对岸的湖光山色,借传统园林中的“柜景”手法,引导观者视线,形成如画般的构图。以山 背景,花卉模拟的水 前景,盆栽古桂点晴成景,使人行于其中,仿若穿行画中,产生“画中有景、景中有我”的独特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廓如亭,俗称八方亭,位于北京市颐和园东堤新建宫门以南,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年间重修,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亭类建筑,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以其独特的八边形重檐攒尖顶结构和40根立柱支撑而闻名,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共同构成颐和园标志性景观组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认识北京雨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雨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乌,同时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那么,为什么它会选择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廓如亭密集筑巢呢?“小燕子,穿花衣”这首儿歌中的小燕子到底是指哪种乌类呢?又该如何分辨北京雨燕和家燕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廓如亭这里经常有许多北京雨燕在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公园里的金桂花盛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公园里的银桂花盛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