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我来48:万寿路上的神秘碉堡和西游记拍摄花絮

马宏

<p class="ql-block">  我的公众号“幸有我来”创始于2023年我退休之际,起初的四五十篇文章都是记录我走访十三陵、长城之类的古迹。尽管写作每一篇我都斟字酌句、使出了洪荒之力,但阅读量一般也就几百,过千的很少。今年春夏,我陆续推送了《风雨万寿路》、《小保姆来到万寿路》和《新风街一号院那些事儿》等回忆社区轶事的文章,没想到突然火爆,阅读量暴涨到一两万甚至三四万,关注人数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捎带着公众号平台也开始给我插播广告,带来了流量收入(收入很少,少到需要保密)。这对我影响巨大,哪个作者不希望自己花费心血写的东西有更多读者呢。所以我现在构思一篇文章时,首先考虑的是标题和内容是不是读者感兴趣的。对于自媒体的博主来说,读者/观众就是上帝,此言不虚!</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因为参加一个会议,又一次重返万寿路,住在万寿庄宾馆。期间我打开《风雨万寿路》的后台留言评论区,发现很多读者在评论区补充了他们在万寿路的趣闻轶事。于是我在会议间歇跑出去,探访万寿路一些以前没注意的角落,验证老邻居们提到的万寿路神秘遗存。</p><p class="ql-block"> 上面就是万寿庄宾馆的4号楼。万寿庄宾馆的另一个名字是中组部招待所,从这个4号楼外观可以猜测它是五六十年代建的,当初应该是红砖建筑,近几年改成这种蓝白色调,显得雅致一些。</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在万寿庄宾馆院子里面到处转悠,希望找到当年全国小朋友心驰神往的央视大风车节目组旧址。当年每天下午五点半,成千上万小朋友望眼欲穿盯着电视机屏幕,看鞠萍姐姐董浩叔叔还有金龟子的大风车节目。节目结束时董浩叔叔总要问一个问题,说小朋友们谁知道答案就写上答案寄信到万寿路7号大风车节目组,答对了有奖。万寿路7号就是万寿庄宾馆这个院子。可是,我问了几个年轻的宾馆服务员,她们都说不知道。我猜,鞠萍姐姐他们也许就是在上面这样当年是红砖现在改成蓝白色调的小楼里面录制大风车节目的吧。</p> <p class="ql-block">  一位网友看来是资深老万寿路,在评论区提供了万寿路最重要的几个大院的来龙去脉:1949年和平解放北京后,都是专业对口接管,育英学校原地址是傅作义的贵族学校,1949年1月被延安二小接管,变成育英学校。中央(办公厅)接管傅作义别墅,变成新六所(中央领导住所)。公安局接管现61号院,就是原傅作义的宪兵队,变成了万寿路派出所。</p><p class="ql-block"> 上面就是网友说的由公安局接管的复兴路61号院,我住万寿路时这里是万寿路派出所。今天我来到这里,赫然发现建起了一栋奇形怪状的大楼,一个警察告诉我这不是派出所,万寿路派出所搬到南边太平路去了。但是我看怪模怪样的楼下仍然停满了警车,很多警察出出进进。我问警察这是什么单位,警察同志摇摇头不回答。</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接着问“听说这里有日本鬼子修的碉堡” ,警察同志十分肯定地说有,还在,就在楼东头。我赶紧走到楼东头,到了这一簇冬青树丛跟前,茫然四顾,仍然没看到碉堡在哪里。再问冬青前晒太阳的坐轮椅老头,老头拿拐棍捅了捅冬青树叶:“不就是这个吗!”我这才注意到冬青树后面果然是一个两米高、直径3米左右的水泥碉堡。</p><p class="ql-block"> 碉堡的一圈射击孔及出入口都被抹水泥封死了,可能是为了防止老鼠之类的在里面滋生为害。顶上是个平台,扔着一把生锈的折叠椅和啤酒瓶子。日本鬼子70多年前修建的这些(网友说甲15号院那边还有几个,警卫战士站岗,没法进去探访,不知道现状如何)钢筋水泥建筑十分坚固,北平解放前傅作义的军队利用过它抵抗解放军,解放后周围建派出所建居民楼,尽管这个水泥疙瘩碍事却没有拆除,一直保留到现在,我认为不是为了保存文物古迹,而仅仅是因为它太坚固了,拆起来太费事。</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五六十年代在万寿路育英学校上过学的网友留言说,育英学校里面也有日军碉堡!他说,五六十年代育英只有一个南门,学校里西边都是果园、假山和一座碉堡… </p><p class="ql-block"> 网友说的校园西部果园,我2002年在育英西南门的体育馆旁接一年级的儿子放学看见过,长条状,似乎都是苹果树。网友描述的绘声绘色,说篮球馆后面很偏僻,一般听话的孩子不过去,他却好奇,去探险,发现有个小土坡,小土坡边上就有一个碉堡。他和同学发现碉堡的入口能进去,他们在里面竟然捡到了一条枪!不过,枪已经“锈得跟傻子似的,又扔了回去”。不知道“锈得跟傻子似的”是锈到什么程度,大概锈的很厉害,不能当枪使了。</p><p class="ql-block"> 我两次来到育英大门口,想进去探访一下碉堡以及那条锈枪还在不在。无奈育英跟现在所有的中小学一样,门禁森严,不是本校老师不让进。第二次来时,我与两个年轻的也许是实习老师搭讪,她们很耐心地给我介绍校园内现在的情况,但她们也得遵守规定,不能带我进去。</p> <p class="ql-block">  还有好几位八十年代在育英上学的网友,七嘴八舌凑成了第一版电视剧《西游记》在育英学校拍摄时的花絮场外记录,非常有意思。据他们说,第一版西游记的大闹天宫场景,炼丹炉、蟠桃园等戏份,都是在育英的体育馆和果树园拍的。其中一位说,拍摄时我们课间去围观,见到两个有意思的事。一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银幕上漂亮的仙女儿没有灯光特效实际上都不漂亮;二,孙悟空(六小龄童)紫金炉翻跟头,拍了几遍,女导演都不满意,旁边几个人就说猴子🐒武术功底不行。现在六小龄童就住在不太远的万寿路旁边的颐源居。孙悟空拍戏的时候,旁边猪八戒枕着耙子打盹。我看了一下肚皮,假的牛逼!</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站在剧组旁边看化妆师给猴子贴双眼皮,金箔那种。别说,六小龄童(当时谁是谁,不知道,也没有追星那一说)眨眼比一般人快多了,面部表情丰富。他们近距离观察六小龄童,能感觉到六小龄童小巧玲珑的身材特别矮。拍蟠桃园偷桃吃一场戏,大桃是假的道具,但吃的那一侧嵌着真桃,表现连吃带吐真实效果。</p><p class="ql-block"> 他们发现,拍摄用的很多小石狮子(石猴子吧),用完了扔在一边一大堆,等着扔垃圾,都是美工用泡沫塑料雕刻出来的。当时也没拿几个留个纪念。他们还觉得,杨洁导演像个小老太婆…… </p><p class="ql-block"> 现在育英学校朝南的正门门口,尽管肯定大兴土木地重修过,但仍然有意识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与我儿子上学时唯一的明显变化,就是门口八字墙上新添了领导人给育英的这些题词。上图是我在夜幕中拍照的一部分。(省略掉一部分包括有的字实在不好看)。值得注意的,一是毛主席给育英的题词是连写了两遍“好好学习”,而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在“风雨万寿路”文章里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错的。二是习仲勋同志的字体,尤其是签名,与众不同,独特而罕见。</p> <p class="ql-block">  万寿路朝着长安街的一栋楼,现在成了养老机构。“万寿阳光”那个门内,有李讷(毛主席女儿)、周秉德(周总理侄女)等人热情赞扬的题词。</p><p class="ql-block"> 本来接下来还要介绍万寿路南段的一个个军队大院,而且这次意外发现万寿路与长安街路口东南角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辖的远东国际贸易公司,竟然与固安我儿子姥姥家大院曾经挂过的牌子“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远东科技职业学院”都有瓜葛。但是本文已经到了读者耐心的极限篇幅了,那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完,所以还是果断打住,且待下回分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