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学时就爱在课本上乱画,后来喜欢临摹连环画。那时没有画笔画纸,总是画在课本边或者作业本背面。</p><p class="ql-block"> 初一没结束,文革开始了,不用上课了,而且纸张也比较容易拿到手了,我画画的时候就更多了,自己也觉得临摹画的比较像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有两个画画的朋友,一个名叫张丕本,一个名叫杨士荣。</p><p class="ql-block"> 张丕本瘦瘦的,与我一个学校,比我高两个年级。他极爱画画,是我校公认的一流高手。他用钢笔随笔画来,笔触流利准确,构图也很漂亮自然。</p><p class="ql-block"> 杨士荣比我小两岁,曾经是银山镇中学炊事员。他的学校有一个成都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老师指导他从素描基础学起,所以他与张丕本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张丕本有一颗不安定的心,我感觉他不仅仅是画画,其实他的心在流浪。就像王洛宾,总在追寻,寻找那天边的歌声。他有很高的画画天分,不仅仅是能画“像”,而是能在画中展示所思所想,寥寥几笔,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杨士荣有很好的素描功底,他的寝室里放着石膏头像,他经常对着石膏头像画素描。也可能是正规素描练习太多,他完全没有在画作中展示所思所想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从农村进入工厂,在国营工厂里我的绘画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因为那时宣传工作很重要,经常办板报,需要画彩色刊头,插图等,画笔画纸调色板都随我使用。终于我的绘画能力被领导发现,让我到县里创作一幅画。我创作的“向他挑战”被选上,被评为四川省美展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张丕本在我离开农村几年以后,突然消失了,据说他因为久久无法脱离农村,自己就浪迹天涯去四处流浪了。仗笔走天涯,惜无画圣夸。可惜这样一个绘画的天才,从此淹没在苍茫的天涯。如果有机会,他应该是与毕加索一样的伟大画家。浪迹天涯的张丕本与同学们都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后来咋样了。</p><p class="ql-block"> 杨士荣后来从学校调到县文化馆搞美术,他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许多孩子来跟他学绘画,由此他也赚了钱,后来到成都买了房。但遗憾的是,他创作技能较低,虽然后来成为一个正宗的美术培训师,却始终没有能创作一幅能够参加省级美术展览的画。</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速写画都是七十年代随手画在笔记本上的。那时是我最爱画画的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我离开国企到私企打工,从销售经理做到分公司总经理,营销技能得到快速提升,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从此不再画画。</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画过油画,粉画,国画,工笔画,以及大量的人物写生画,可惜这些都已成为故事,没能留下一幅画图,只剩下曾经的破旧笔记本上残留下来的一些速写,让我回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