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疾病之根——先天的体质偏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集中体现在它们的个性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决定了人它们未来对自然变化的适应程度,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而且决定了它们对未来社会变化的适应程度,关系着人事业的兴衰。因此,找出这种个性,并以此来推演未来,就成了个人未来行事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共性与个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界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可如何来合理地解释它们的存在,就成了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类的文化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思想的对立,一个是一元论,即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一种是多元论,即用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一元论的优势就是它能够更好地解释自然界的统一性,但在解释自然界的多样性方面就出现了障碍;而多元论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更好地解释物质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兼顾了自然界的统一性,不过这种统一是泛统一,即统一到几个不同的粒子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典型的就是古希腊的文化,一元论思想的代表有泰利士,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水组成的,而水是有灵魂的;还有阿那克西美,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而气是有精神的;最著名的当属赫拉克利特,他用生命之火的燃起与熄灭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多元论的代表则是留基伯,他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其伯提出了原子说,却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展和完善,原子说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但它不断运动于虚空当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方科学就是在原子说之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发现了实体的原子,使原子说一下子成为整个西方科学的基础,虽然后来发现原子并不是最小的,还有质子、中子、电子,甚至还小的粒子,但原子说的观念却一直主导着西方科学的发展。它告诉人们的是,只要把最基本的粒子还原出来,自然规律就找到了,西方科学就一直走在这条还原论的大道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中国,其实也存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对立,它就是气一元论与五材说。气一元论用一种物质的聚散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五材说则用五种材料的不同组合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不过,随着中国先人用气一元论完美地解释了自然界以后,五材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就转化为五行学说,用来描述统一物质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成为气一元论思想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中国先人是怎样解决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一元论是这样说的,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然,按照气一元论,整个世界的物质本质上只有一种,也只有一种共性,那就是反抗、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之所以出现不同的个性,只是因为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由于整个世界的物质是层次存在的,存在着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这才使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出现了丰富多样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不理解,物质彼此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怎么可能会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物质系统的呢?其实,物质不是主动地组织起来的,而是在被压迫中组织起来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物质都处于紧张地相互压迫与反抗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拿引力来说,物质只有一种,彼此之间只有斥力,不可能存在引力,可为什么会出现引力现象呢?对此,西方科学只可能理解为天赋的吸引,比如牛顿的解释,或者说把它归于虚无的时空弯曲,比如爱因斯坦的解释。而东方科学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同一种物质的聚散形成的,聚产生了吸引现象,散产生了排斥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体地说,统一的物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气之聚(阴),一种是气之散(阳),聚起来的物质密度大,散开来的物质密度小,当物质从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状态向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转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相空间的压缩,使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涌来,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反过来,当物质从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向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状态转化的时候,就会出现相空间的膨胀,使局部的混沌物质向周围空间扩散,出现所谓的排斥现象。吸引和排斥是在统一物质的聚散当中统一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系统的产生是这样的,一旦某一个要素得到大环境力量的优先支持得以竞争出来成为中心,它就会通过要素之间的竞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所有要素身上,顺应中心意志的要素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违背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强力抑制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信息,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普遍联系方式的产生是一类物质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存在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就对应着一个物质层次。由于普遍联系本质上是能量的一种传递,而力是能量之外显,对应着一种普遍联系方式,也对应着一种自然力。比如,星系、星体是一类物质系统,它们的普遍联系方式是引力波,对应的自然力是引力;原子、分子是一类物质系统,它们的普遍联系方式是电磁波,对应的自然力是电磁力。生物之所以产生,则是因为液态水在地球表现出现,水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也使生物对外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自然力,使生物在表现上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方科学,它早在几千年前就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反倒是西方科学,虽然发展了五百年,至今也没有认识到物质的彻底统一,仍然在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世界,可是,这些基本粒子已经难以观察了,整个西方科学走向了迷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