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邮票是卖了还是藏着一个新的选择?

邮集制作黄敏华

<p class="ql-block">如何处理手中的邮票?一位老集邮者的心得分享</p><p class="ql-block"> 自1992年以来,发行量过大的邮票成为市场处理的关键品种。由于数量远超集邮者的实际需求,这些邮票成了“打折票”,被邮商以原价5折、3折甚至1的价格收购,对广大收藏者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然而,每位购买邮票的人内心都是揣着希望,期待自己的邮票能像80年代那样稳步升值,或是出现如“猴票”般的奇迹。“金猴”邮票最高时单枚达12,000元,整版更是价值百万,足以换一套房。这种美好的期待不断推动着购买热情,促使90年代中国集邮队伍迅速壮大。随之而来的却是邮票的疯狂发行,逐步侵蚀着人们的收藏信心。</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后,邮票价格不升反降,收藏者的信心被一点点消磨。每年预订邮票时,总盼着行情能好转,这种“今年会更好”的期待,让人在“忍痛割爱”和“继续预订”间挣扎。而邮票发行量的持续增长,更让集邮者的耐心濒临极限。</p><p class="ql-block">当年,不少人甚至动用年薪大量购票,最多的年投入达七万元,购入上百套邮票(可惜都成了破版的大版)、小版张、小型张、邮资封、普通明信片等等,宛如一个小型的邮票供应商。他们如此疯狂囤积,无非是期望从收藏中获利,可惜年复一年,期待总成空,这个给邮票的心啊,是拔凉拔凉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许多老集邮者将数十年心血卖给邮商,而对方出价之低,堪比废纸。邮商们趁机低价吸纳,筛选出高价值邮票牟利,其余则转手给急需用票的人(目前许多单位的寄信人就是大量的购买低价邮票寄信,有还寄包裹)。</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寄国际包裹的人买到五折邮票,相当于节省了一半成本,这也消耗了部分库存。尽管如此,中国邮票似乎永远消耗不完,大量囤积在老藏家手中。更令人忧心的是,有人鼓吹“邮票不值钱”,劝老人抛售,这动摇了多少人的信心!比如郑州一位老同志,从解放初期至今的珍贵邮品,就被后代一次性处理,实在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邮票收藏需要传承,需要一批懂他的人。我认为的集邮前途仍大有希望,但我们不应只做“囤邮者”,而要成为真正的集邮者——将邮票、邮品、封片系统整理成邮集,通过这种方式拓展知识、宣传文化、实现教育价值。全球范围内,集邮始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才能开花结果,获得丰富成果。</p><p class="ql-block"> 当前市场环境下,股市已处于高位,黄金价格翻倍,房地产低迷,钱币市场也被炒高的状态下。此时,邮票正处于价值洼地,正是收藏的好时机。但要警惕那些将邮票、钱币简单装帧后高价出售的投机者,他们并非真心推广集邮,广大集邮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新的陷阱。</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现实是,邮展往往只颁发奖状而无实质奖励,制作邮集投入大、参展难。因此,我们更应该奖励那些用心制作邮集的人,特别是新中国主题的邮集作者。推动青少年集邮至关重要,要让他们通过亲手制作邮集,成为我们集邮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门拿手的技艺。制作邮集就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能整理邮票,还能通过票证、车票等素材进行必要的编制组集工作,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老一辈集邮家责任重大,需要将邮集制作的技术、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肩负起中国集邮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从提升集邮者的邮集制作理念入手,中国集邮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曙光。集邮的希望在于创新,在于用心制作每一部邮集。</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告诉你。如何保存你手中的大量邮票及集邮品?首先把年册的邮票全部清理出,拆除并抛弃那些整本的外包装(减少大量的集邮册占领你的橱窗位置),用料袋按年份给它包好,使用一个防潮的小皮箱,分门别类把它藏好,在箱子上面写好传承至第5代子孙开启。(如果你的孙子喜欢的话,就直接转给你的孙子)。千万别低价处理掉你的几十年的心血(处理掉也不值几个钱),让你的后人来见证吧!</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个人的观点,采不采纳,那就随便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