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泉:谈《榴光峄彩 . 中国画名家画石榴主题展》

辛民艺术中心

<p class="ql-block">刘玉泉,字瀚源,号大有,1955年生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花鸟画。2008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美协第六届主席团委员、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画院特聘签约画家,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旅游书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书画院院长,多次担任国家文旅部全国多项评审项目的评委等。</p> <p class="ql-block">刘玉泉发言整理:参加这个主题性展览非常高兴,今天一到一耕美术舘,看到齐辛民老师、刘曦林老师和他们俩的很多我们山东艺术学院的前身,山东艺专时期的老同学、老校友感到非常亲切。</p><p class="ql-block"> 齐老耄耋之年,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并利用他本身俱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把大家都聚集在石榴树下,围绕石榴这一特定的客观物象去做笔墨上的探讨。春华秋实。才有了今天的“榴光峄彩”。</p><p class="ql-block"> 认识齐老时;他虽比我大二十多岁但都很年轻,有时曾到他家喝过小酒…齐老师走的艺术之路是我一直关注过来的⋯他早年画过很工细的人物画创作,参加过全国美展,后来专攻大写意花鸟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河南举办的“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获得金奖,以大写意的表现手法所呈现的艺术形态获得了这项殊荣,确立了他在大写意花鸟画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次这个石榴主题画展,30多位艺术家围绕石榴这个主题,每个人都从各自角度阐发情怀⋯形成了多维度艺术理念、多维度笔墨形态,多维度个性风格。多维度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支撑,融会于艺术表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多维度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的集中体现和写照。</p><p class="ql-block"> 齐辛民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不断坚持践行探索和完善自我的大写意表现风格,使他的写意风格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形成了笔墨浑厚,水墨溢章,色彩泼洒淋漓,色墨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他在济南举办过几次展览,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都有一种新鲜感。在进入耄耋之年,依然有那么多崭新的作品展献在我们面前,实在是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的一个重要个性特点是矢志不渝,到现在还在深耕和探讨。我觉得他现在好像进入了一种艺术形态,这个艺术形态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都走过,到了这个年龄,他是一种“无法之法”的变法形态,是一种再升华再超越自我的形态。</p><p class="ql-block"> 从齐辛民先生的艺术风格品味来看,与他笔墨践行追求完全相符。近些年来他笔下呈现出的猫、狗、羊、马、老虎、兔子这些从自然形象、到笔墨意象,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他对自然物象生命感和情趣化的自我意识理念表达。也是他的艺术触角不断感知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精神的情怀使然。艺术践行面的摊开和全方位施展,使他的路子更宽,所获得的境界也越宽。</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很多画友,像熊晓东老师、邢晓林老师和于世林老师,这些是我们在西双版纳、在枣庄经常见到的朋友。我们在写生点不仅仅经常一块小聚,更重要的是从艺术角度很早就进入一种彼此了解、彼此心心相印、彼此知道将来艺术作为的方向和艺术的发展趋向。熊老师带领学生画墨竹,他的竹子形态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人字、个字、介字、分字组合形态,完全是对自然生机的一种捕捉,把自然物象竹子生机勃勃的气象通过笔墨做了很好的探索,也期待熊老师下一步在艺术的拓展上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邢晓林老师在壁画艺术创作方面成就着著。这淀定了他对花鸟画艺术创作道路和艺术语言及其对花鸟画艺术笔墨探讨的扎实底蕴。一直以来他执著于花鸟画的笔墨表现和高深的意境追求,更把自己的艺术根脉深植于大自然。云南西双版纳、山东枣庄峄山石榴园、新疆胡杨林等写生基地到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对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习渴望更是善于言传身教。常以大幅尺寸画面挥写情怀。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自己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愈发生动感人。</p><p class="ql-block"> 于世林我们去年一块在石榴园写生,他的大写意形态是另外一种,他更注重于用笔墨表达自我内心,他对学生作业的讲评中完全灌输了对中国传统笔墨形态的理法教育,同时在面对客观物象,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去观察、体验、感受客观物象对我们感官感觉的影响方面对学生产生更直接的诱导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实际上每个人对石榴果本身并不陌生,在生活里石榴,桃子、葡萄做为水果都见过。但是当你看到它的自然生态,枝干的奇绝造型时,便会受到具有震撼意义的感动,那是我们平常没有见到的。所以大家从我的画面可以感觉到,我更加刻意于枝干的变化表现。因为把最打动你的物象概括得没有了,那恰恰是把自己最珍贵的感觉感受抛弃了,避开了…这是我的一种体验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总之,围绕这个主题,在今天看到了像齐辛民先生对石榴的个性表达,看到了诸位画友对石榴从自我角度去阐发心境,还有刘曦林先生作为当代文人画的代表,他用文人画的笔简意赅手段,让我们站在他的画作面前阐发联想。他一方面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对中国画及其花鸟画的发展演变,进行审视和敏锐的辨析,同时对近现代的中国画及其花鸟画的发展更是进行了透彻淋漓的理论开导。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他于“道法自然”中的奥理,导引致力于花鸟画学习的学生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开阔胸襟,同时带领学生从自然中悟法、悟情、悟神、悟境。刘曦林先生的笔墨语言,是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一种传承与延续。刘曦林先生是我的老师.他不仅在理论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同时他的花鸟画也一直是我的关注点。</p><p class="ql-block"> 当然,今天又认识了许多朋友,我还要继续把这种关注的目光展开。在大家的作品前反复地凝注与聚焦。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