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在宁夏博物馆及固原博物馆看展,几件固原出土珍贵文物均为复制品,而固原博物馆部分精品文物都"出差”到黄浦江畔上博了,故再次来上博东,一睹"华彩六盘”固原出土精品文物展。</p><p class="ql-block">固原自古以来是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交融地带,也是古固原发展鼎盛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自固原300余件精美文物,跨越两周、南北朝、隋唐时期。展品分“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三个部分,最精彩的是李贤及史射勿墓中出土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楼大厅三尊雕塑,是从罗丹博物馆借来的,美轮美奂的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叙事性肖像”的雕塑,向人们传递信仰、情感、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博尔托内的汉白玉雕塑《年轻的牧羊人》又名《玛丽和她的小羊》约1870年,高129厘米。 这尊牧羊少女与羔羊嬉戏之景,小女孩系蝴蝶束带,佩戴蕾丝头巾,小羊颈部配铃铛以防走失。大理石裙褶、羊毛肌理与小女孩娇憨神态,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华彩六盘》特展在二楼</p><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独立摆放的偏口彩陶壶:是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展示新石器时代先民从早期社会发展走向成熟。陶壶器身饰黑彩、腹部两处三角形网纹、两侧饰树叶图案、两边豆荚纹,葫芦,表示劳动收获。</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双耳彩陶罐: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稼稷"卜骨:西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宁夏考古研究所藏,彭阳县姚河塬遗址出土。由黄牛右肩胛骨制成,原为卜骨,后改为农具骨铲。背面有三处钻凿,正反面有打磨痕迹,单面刃较为锋利。正面残存一行竖向刻辞,5字:"曰由稼稷卜"。"稼稷"二字刻的较大,有突出"稼稷"意味。卜骨出现,证实了分封于六盘山下的西周获国的存在,也让该遗址成为我国最西北甲骨文发现地。</p> <p class="ql-block">复原西周车:根据宁夏彭阳县姚河塬遗址出土西周马车复原,安放在展厅中,还有出土众多车饰配件,包括御马器和马饰件,多以兽面纹装饰。</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簋: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1981年宁夏固原县中河乡孙家庄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四璜联璧: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绿松石玦: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1,兽首纹铜戈: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2,"晋上容大夫"铜戈: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均为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对兽形铜杆头饰: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玉螳螂 二,玉凤鸟:</p><p class="ql-block">均为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象牙梳: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p><p class="ql-block">这是象牙制品的代表,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代表主人身份。</p><p class="ql-block">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对草原动物喜爱便出现在扣饰、带饰、杆头饰及各种动物饰牌上。1,子母豹铜扣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扣饰以透雕手法表现了大小两豹环抱相亲的场景,整体造型圆润和谐,区别于常见的动物相斗题材。</p><p class="ql-block">2,动物噬咬纹金扣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均为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鹿形金饰:战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虎噬兽铜饰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p class="ql-block">二,虎噬羊镀锡铜饰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动物搏斗主要表现噬咬瞬间场景,</span>虎蹲踞张口露齿,将羊头咬住,可小羊跪地挣扎时动态生动。</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虎噬鹿铜饰牌: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二,动物纹鎏金铜饰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羊形铜饰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动物纹鎏金铜饰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二,动物纹金饰牌</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均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象形铜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二,鹰首形铜杆头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动物噬咬纹金饰: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金饰体呈现大自然中动物噬咬,身体扭转或蜷曲成团状,后肢翻转上扬等,饰品都是工匠们精心制作,也是大自然中动物们生存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虎噬兽金饰: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狮纹铜饰牌: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二,人驼纹铜带饰: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均为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在各种动物纹饰件中,人物形象出现较少,这件人驼纹铜带饰中,骆驼平卧,似为人物刚骑上骆驼的瞬间,记录下了草原居民的生活细节。</p> <p class="ql-block">一,凤鸟纹金饰: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凤鸟纹金饰上的凤鸟造型特征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凤鸟纹相近,体现出与中原文化的联系。</p><p class="ql-block">二,狼纹银箔车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狼在草原文化中象征勇猛、坚韧和守护,狼纹银箔车饰生动地表现出了狼的凶猛特征,装饰于战车之上,或许寄托了威慑敌人、祈求胜利的意愿。</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镶松石金带饰: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p><p class="ql-block">二,金花饰: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p><p class="ql-block">均为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玛瑙松石费昂斯项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1,铜带钩 2,动物纹铜带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均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一前221年)宁夏国原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3,龙纹铜带钩:<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宁夏固原市影阳县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鹿纹铜带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宁夏固原博物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三瓣形骨饰 二,骨马镳</p><p class="ql-block">三,骨马镳</p><p class="ql-block">均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熊顶灯: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固原县城北塬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旧藏泥质红陶,上施绿釉,部分剥彩。熊曲肢张口,头顶圆盘形灯盏,曲蹲于覆碗形底座,是汉代陶器对动物造型的运用。</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蒜头铜扁壶: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魏率善羌佰长"铜印:三国魏(公元220年﹣280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金环 二,金项饰 三,象牙簪</p><p class="ql-block">北魏(公元386~534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神人驭龙铜铺首衔环:北魏(公元386年﹣534年)</p><p class="ql-block">透雕铜铺首衔环的铺首上方、衔环之中表现有神人控驭对龙形象,而西方神人控驭对兽造型器物中,并没有出现过对龙形象,这体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嵌松石金耳环:北魏(公元386年﹣534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骆驼: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柱国河西公(李贤)墓铭: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p><p class="ql-block">北周大将军李贤,是北周有影响力人物,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西魏统治者宇文泰、北周武帝宇文邕多次出巡原州,至李贤宅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李贤死后,帝“亲临,哀动左右”。墓葬形制及墓志、壁画等出土文物,是198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李贤墓出土金戒指: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李贤墓出土彩绘陶俑群: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彩绘陶俑200多件,均为青灰色陶,质地坚硬,彩绘鲜艳,沿袭了中原传统的墓葬规制。</p> <p class="ql-block">李贤墓出土璧画: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p><p class="ql-block"> 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域艺术风格相结合形式,体现了北方民族特有的粗犷豪放审美特征。</p> <p class="ql-block">凸钉玻璃碗: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p><p class="ql-block">李贤夫妇墓出土,是国家一级文物。来自萨珊王朝,制作于1450年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高8厘米,口径9.5厘米,它的周身呈透明碧绿色,内含均匀分布的小气泡,直口矮圈足,外壁有14个错位排列的圆形装饰。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腹部装饰,两周凸边凹心的饼形装饰错位排列,使得碗的外观更加独特和美观。制作这种玻璃碗采用了烧吹技术,这是一种古老的玻璃制作工艺。出土地在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固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北周鎏金银壶: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p><p class="ql-block">李贤墓出土,高37.5厘米,长颈鸭嘴状,壶把两端铸两个兽头与壶身连接。壶把上方铸一深目高鼻戴盔帽的人头像。壶身錾刻古希腊特洛伊传说浮雕,包括帕里斯裁决、海伦被劫等场景,壶腹下水波纹,底座一周边缘连珠纹。固原波斯萨珊金银壶是在我国重大发现,工艺水准与图案内容在世界现存萨珊金银器中是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乐舞绿釉陶扁壶:北周(公元557年—581年)1986年宁夏固原县粮食局工地出土</p><p class="ql-block">这件放置独立玻璃展柜中的乐舞绿釉陶扁壶,上面是胡人乐舞的欢腾场面。上面共七人,中间主人跳舞、旁边2人伴舞、两边4人弹琵琶、吹笛、吹排箫、拨箜篌。</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藏</p> <p class="ql-block">玉佩:玉璜:玉环:北周建德4年(公元575年)</p> <p class="ql-block">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故史府君(射勿)墓志: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史射勿墓出土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隋唐时期,西域有大量中亚的粟特人进入中国,固原南郊隋唐时期史氏家族墓地,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粟特人墓群,墓志均以汉文书写,并装饰四神,十二生肖等纹样。史射勿历任都督、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军功显赫。</p> <p class="ql-block">史射勿墓壁画: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p><p class="ql-block">史射勿墓中绘制有武士、侍从、侍女等人物壁画。采用中原绘画技法,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深目高鼻梁(粟特人特征)汉化服饰,体现粟特人与汉人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狩猎图金方奇:隋代(公元614年)</p><p class="ql-block">是2006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珍宝,一面镌刻身披甲胄的勇士弯弓射虎,另一面82字隶书铭文清晰可辨。可以说是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域外文化于一体的一件珍宝。</p> <p class="ql-block">金面饰:金颌托饰:唐(公元618年﹣907年) </p><p class="ql-block">带饰中央饰半月形拥抱球状物,半月下向左右伸出类似“飘带”物,在带饰左右有对称类似“天鹅”和一对小型半月拥抱小球造型,其后有对称类似小鸟形。带饰边沿以联珠纹装饰。</p><p class="ql-block">2,金颌托饰隋唐(公元581~907年)固原市九龙山唐墓史射勿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均是中亚粟特人生活方式,对传统丧葬习俗的保留。</p><p class="ql-block">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1,残金面饰:唐(公元618年﹣907年)长14.5厘米,宽4.7厘米重8.5克,用金片锤打成薄皮剪刻而成。2,金颌托饰长35.3厘米,宽3.5厘米,重11.4克</p><p class="ql-block">1998年宁夏固原县城征集</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嵌绿松石金饰:隋唐(公元581年﹣907年)</p><p class="ql-block"> 史氏家族墓地出土蓝宝石印章、金饰品配饰等,反映唐代装饰艺术、丝绸之路上审美及不同文明相融合。</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镶玻璃条形铜饰: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镇墓武士勇: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年~658年)</p><p class="ql-block">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陶俑头戴翻檐护耳帽,浓眉突眼有胡子,嘴紧闭,身穿铠甲,下有战裙,脚穿靴很威武。</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左,白瓷豆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p><p class="ql-block">右:白瓷壶: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年﹣658年)</p><p class="ql-block">均为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玻璃瓶:唐(公元618年﹣907年)这些精美的玻璃器,是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墓出土,是当时的高档进口商品,从古波斯沿着丝绸之路运过来,作为礼物送给当地官员,最终被保存在墓葬里。</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玻璃瓶: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史索岩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玻璃瓶: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史索岩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玻璃碗: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史索岩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饰:唐(公元618一907年)</p><p class="ql-block">金质薄片为材料,通过打压成型与拼接工艺制作而成。主体部分为两只展翅大雁,表面纹路精细刻画羽毛状细节,其余部分为三角形金饰件,表面压制三角形图案并带有小孔,可能用于固定或悬挂。</p> <p class="ql-block">龙纹金饰:唐(公元618一907)</p> <p class="ql-block">龙首衔环金饰: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带饰: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带饰: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团窠对鸟纹锦: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一,金耳环 二,铜戒指:唐(公元618年﹣907年)1998年宁夏固原县征集,半圆钩状,实心,尾部呈梅花形,坠部饰有联珠纹,有嵌槽,原应镶嵌有宝石,现已脱落。</p><p class="ql-block">三,蓝色圆形宝石印章: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年﹣670年)</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鎏金铜勺: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年﹣670年)</p><p class="ql-block">椭圆形勺,内深底圆,扁圆柄,柄端弯曲稍尖。</p><p class="ql-block">2,鎏金铜勺(2件):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p><p class="ql-block">均为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史铁棒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鎏金花饰: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 2:花叶纹金饰:唐仪凤三年均为(公元678年)</p><p class="ql-block">2,兽面金饰: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p><p class="ql-block">固原县南郊乡史道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宁夏固原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