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新四军军部旧址

陈德汇

<p class="ql-block">昵称:陈德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2992767</p><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陈德汇</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从《囚歌》中知道了叶挺将军、新四军、皖南事变,一直想来这片红色的土地看看。2025年9月21日终于来到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这是两座徽派宅园“种墨园”“大夫第”组成,叶挺、项英等在此办公;1939 年周恩来视察也下榻于此。云岭的三年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大发展、创建多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期;1963 年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 AAAA 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见证了新四军在皖南时期的发展壮大,无声地诉说着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p> <p class="ql-block">“种墨园”清代徽商的老宅,在1938年至1941年间,成了新四军的“心脏”。跨进石砌的砖墙,斑驳的木门,天井里的青苔。正厅的八仙桌擦拭得锃亮,桌角的磕碰痕迹里,当年的将领们围坐在议事。墙上挂着的军用地图早已泛黄,密密麻麻的红蓝箭头在宣纸上游走,标注着抗日烽火岁月里的行军路线。</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共约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于1941年1月4日从云岭驻地出发,准备经苏南北渡长江。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预先部署的8万余军队的包围和袭击。新四军官兵在毫无防备且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进行了七昼夜的殊死抵抗。军长叶挺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曾下山谈判,但遭对方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途中被叛徒杀害。除约2000人在傅秋涛等人率领下分散突围成功外,大部牺牲、被捕或失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身负重伤,为不拖累战友而自尽殉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p> <p class="ql-block">后院的几间厢房,一间小小的卧室里,土炕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被褥,墙角的竹篓里还放着半双未纳完的布鞋。隔壁的作战室更为简朴,一张木桌、两把藤椅,桌上的马灯玻璃罩上蒙着薄尘,灯芯却似仍有微光跳动。这是叶挺军长的住处,当1常常在工作到深夜,马灯的微光无数次映亮他伏案疾书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转过月亮门,是军部礼堂。这座由祠堂改建的建筑,青砖铺地,梁上的彩绘早已褪色,却难掩庄重。舞台两侧挂着“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标语,字迹遒劲有力。想象着当年这里挤满了身着灰布军装的战士,他们唱着《新四军军歌》,歌声穿过窗棂,在云岭的山谷间回荡。顿时热血沸腾,豪情万丈。</p> <p class="ql-block">沿着被磨光的石板路,走到旧址尽头的纪念馆展厅内,泛黄的电报字迹依然清晰,还带着前线的紧急军情;墙角的步枪锈迹斑斑,曾在战场上喷射出怒火的子弹。玻璃柜里,一顶带着弹孔的军帽静静陈列,那破缺的绒线,无声诉说着当年残酷的生死瞬间。</p> <p class="ql-block">叶挺将军的《云岭抒怀》:“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描绘了云岭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新四军战士们在江淮大地纵横驰骋、抗击日寇的豪迈气概,表达了对革命胜利、换取人间新貌的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古银杏、松树枝繁叶茂,已有上百年树龄,见证过战士们出发时的英姿,迎接过他们凯旋的身影。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回望新四军军部旧址,没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装饰,在这里,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都浸透着家国情怀;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镌刻着初心与担当。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身影,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闪耀。</p> <p class="ql-block">旧址不远的红旅小镇,是一座以新四军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胜地。走进小镇,像穿越回抗日的烽火岁月,换上军装,登岗哨、食军粮、宿军营,当一回“新四军”,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型实景演出《新四军云岭保卫战》震撼上演的舞台,枪炮轰鸣、硝烟弥漫,让人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登上小镇的制高点,新四军第一岗哨。放眼望去,长江奔流,九华在望,尤其是秋日清晨的日出,将自然之美与历史情怀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