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畅想

瓦土西

<p class="ql-block">  每当国庆节来临,早已退休的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职时的那些繁忙而快乐的日子。尤其是任职班主任的那几年,与学生们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愉快时光,常常会在国庆节前,不时地闪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与学生同台演小品《王大爷购物》</b></p> <p class="ql-block">  我对文艺的那点爱好,在工作后,全部用在了为学生编排舞蹈及小品上面,偶尔还会参与其中。比如1988年国庆联欢,在为学生编排的小品《王大爷购物》里,我反串了那个农村王大爷,过了把演戏瘾!之后,我就主要做幕后工作,不再粉墨登场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2年为学生编排的《剑舞》</b></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九月份开学后不久,在保持每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及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外,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国庆联欢的文艺节目了。先根据班内学生情况,确定上台人数、表演类型及音乐后,我就利用在家的时间,反复收听选定的音乐。边听边在脑海里设计出舞蹈的动作、造型及想象中的舞台效果;之后再将这些务虚的东西落实到书面,画出草图;最后达到各种动作、造型与音乐合为一体,并烂熟于心的效果。设计工作结束后,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指导、排练。这一系列编排工作尽管繁琐、耗时耗力,我却乐此不疲,感到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直到国庆节前的文艺联欢,学生们在台上尽情地表演,我则拿着傻瓜相机在台下忘情地拍照。演出结束,感到大功告成,至于之后的节目评选结果,根本就不在乎了,当然每次我班的节目都能荣登榜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2年为学生编排的小品《军训》</b></p> <p class="ql-block">  文艺活动确实能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记得1992年夏入学的那个班,为迎接国庆演出,我班准备了四个节目:两个女生集体舞、一个双人乐器演奏和一个男生小品。其中一位姓倪的男生对参演的小品特别上心,排练中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并由此发展为对班级的事情也非常关心了。他家长曾当面感激我说:“真不知您用什么方法让他那么爱上学!过去在初中时总逃学,三天两头请家长!”但我非常遗憾的是,那位倪同学最终也没随大家一起毕业,而是提前离开了学校!在他离校后,还回来参加了一次班级的元旦联欢。帮忙布置教室,拉花、系窗帘等。想想至今我都万分惋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6年国庆为学生编排的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b></p> <p class="ql-block">  昨天看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着实令人激动、振奋!想想自己身为北京人,至今都没到现场看过升旗,实在惭愧!记得我们学校曾组织学生看过一次升旗,恰逢那时自己没当班主任,也就没关注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知道了,已经是过去时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7年国庆为学生编排的舞蹈《东方红》</b></p> <p class="ql-block">  据说师生们是从学校所在地的圆明园东路北端,步行多半夜来到天安门的!他们不仅观看了升旗仪式,还穿过天安门城楼,去里面参观了国旗班战士的宿舍等设施,那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次活动。对那些随队的老师和所有参与的同学,至今我都深表钦佩和羡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同为《东方红》演出照</b></p> <p class="ql-block">  爱国情怀,对于现场观看升旗仪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集中的情感升华和激情展现。而对于我及多数没能到现场的人而言,则是于实实在在的和平日子里,尽情享受的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  爱国情怀何需想,不思量,自难忘。 </p><p class="ql-block"> 硝烟战火,今犹起异乡。 </p><p class="ql-block"> 你我安然度佳节,生华夏,国富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