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塔尔寺和藏文化博物馆和东大寺等

清茶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其来信所示,以宗喀巴诞生处的白旃檀树和他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取名“莲聚塔”。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建筑群分布在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共有9300余间(座)建筑。其建筑融合了汉藏风格,金瓦寺、经堂等采用传统汉族建筑形式,有三檐歇山式屋顶、彩绘门窗等特点;同时,屋顶的藏式飞檐、鞭麻墙的巧砌等又展现了藏族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建筑有大金瓦殿、大经堂、小金瓦殿等。其中,大金瓦殿是塔尔寺的主殿,殿内主供纪念宗喀巴大师大金塔,屋顶覆盖金色琉璃瓦,殿脊安置鎏金宝瓶等吉祥饰品,极为壮观。</p><p class="ql-block">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酥油花是用酥油制成的各种佛像和花卉,色彩艳丽,造型逼真;壁画以矿物颜料绘制,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技法细腻,色彩经久不褪;堆绣是用绸缎剪贴填充羊毛或棉花制成的立体佛像或场景,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宗教地位</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青海地区藏传佛教的重要中心,历代政权都十分推崇其宗教地位,明朝皇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代康熙皇帝赐下“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下“梵宗寺”称号及“梵教法幢”匾额。寺内设立了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为僧侣和学生提供佛学、藏族语言、文字、医药等各方面的教育和研究,是培养藏族知识分子的重要学府。(来自网文摘录)</p> <p class="ql-block">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生物产业园区,是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和传承藏文化的综合型国家一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院两馆”的总体布局,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文明、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医史等13个展馆。馆藏文物达6万余件/套,其镇馆之宝包括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幅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等。(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馆藏珍宝—令人震撼的长达618米宽2.5米长卷唐卡。今天《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简称《彩绘大观》,分上下两卷,合称“千米唐卡”,全长1028米,宽2.5米,由青、藏、甘、川、滇等地的430余位顶级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该唐卡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先生历时40多年组织策划,上卷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历时27年完成,下卷于2005年启动,历经19年完成。画面涉及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被誉为藏族文化艺术的“百科全图”。</p> <p class="ql-block">来到西宁入住西宁大厦,刚入住酒店,酒店贴心准备了酸奶,西宁两大特色手抓羊肉和手工酸奶,是西宁的名片,来到西宁立刻融入当地人的饮食和文化休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5.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