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胜境,文化瑰宝

随缘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随缘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1386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8月15日,山西自驾旅行的第4天,我和夫人走进晋祠胜境,</span>感受千年文化魅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后因晋水得名。叔虞治水兴农,其子燮改国号为“晋”,此为山西简称由来。历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扩建,形成现存规模,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从晋祠博物馆东大门进入,沿着中轴线往里走,依次经过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来到圣母殿。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将古代建筑技艺、雕塑技艺和铸造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进晋祠,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它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戏台焕发出新的活力。每逢重要节日,戏曲、相声、八音会等节目在这里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过了水镜台就是金人台,金人台是晋祠核心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宽各8.5米、高0.93米的方形砖砌平台。台面中央建有明代烧制的4米高琉璃阁,原用于摆放祭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其中西南、西北、东南三隅铁人为北宋时期铸造,东北隅铁人于民国二年(1913年)补铸。西南隅铁人采用北宋拉皮腹膜、分部铸造技术,造型威武肃穆,工艺精湛,被誉为宋代铸铁艺术巅峰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人台西侧的对越坊,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造型优美,结构壮丽。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晋祠对越坊西侧的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是供奉圣母邑姜祭品的享堂,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现存建筑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与1955年原样翻修,融合金代建筑形制与明代修缮特征,是我国现存唯一兼具殿阁功能与亭式外观的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圣母殿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span>但鳞甲须髯仍清晰可见,仿佛跃跃欲飞。这不得不让人叹服于木质之优良、工艺之精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晋祠三晋名泉,又称晋祠泉群,由难老泉、鱼沼泉和善利泉组成,是汾河中游右岸的喀斯特岩溶大泉,被誉为“三晋名泉”和“晋阳第一泉”。‌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曾因过度开采于1994年断流,经多年治理后于2023年复流,现已成为晋祠核心景观与文化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难老泉位于晋祠圣母殿南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泉水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常年水温保持在17℃,长流不竭,清澈见底,且富含矿物质。</span>难老泉的名字来源于《诗经·鲁颂》中的“永锡难老”,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驻。<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诗人李白曾以“晋祠流水如碧玉”赞誉其景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晋祠,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它以建筑艺术、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韧性。‌走进晋祠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晋祠之于太原,不仅是一座文化地标,也是一处精神家园,浓缩了三晋文化的精髓。漫步晋祠,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精美绝伦的雕塑和壁画让人叹为观止。泉水叮咚,绿树成荫,更添一份清幽雅致。晋祠之美,在于它的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更在于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晋祠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美篇制作:随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