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依梨木台

小虫

<p class="ql-block"> 到了梨木台,便明白了什么是山与水的纠缠。</p><p class="ql-block"> 去梨木台最好的时节应该是梨花胜雪的春天或梨香遍野的秋日吧,然而我第一次到这里是那一年的大年初二,景区自然将我拒之门外,而满山的梨树却用苍黑嶙峋的枝干与那一天迷雾中的红日相映成趣,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梨木台。而今天,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立秋已过,但暑热依然,梨木台以它独有的山的明媚和水的多情接纳着夏的余温,带给人清凉的慰藉,山与水,刚刚好。</p><p class="ql-block"> 停车在很远的地方,而水的声音却已经隐隐传来,愈近愈响,哗哗哗哗哗哗……</p><p class="ql-block"> 这是梨木台的节奏,没有一刻的停歇。</p><p class="ql-block"> 看这蓝天下的山石,是不是让你想到西游记里的晒经石?这样的色彩和水声让你放弃摆渡车的轻便,宁愿用脚去感受和丈量那段并不陡峭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果然不多时,我们便来到了那声音的所在,就在那山石的下面,小路的近旁,哗——哗——哗哗——哗哗哗——瀑布不高,但不同高度的几叠之后便发出了这高低错落的美妙的水声,遇到水中那些突出的石头,那声音便有了变奏。</p><p class="ql-block"> 听着这山水的清音,看着那楞嶒的石壁上泻下一道道细细的瀑布,感受那撞到山石碎成的一粒粒小小的水珠,心情也随着起伏。它们滚落而下,颗颗晶莹,纷雨一样汇入下面的小河,那细小的声音又让那哗哗哗的主旋律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然后一起欢闹着向下流去,清凉清澈,沁人心脾,似乎一下子就疏解了夏末的热度。很多人都赤着脚下去,零距离地体验河水带来的凉意。我没敢这样做,却也可以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清凉着他们的清凉。</p><p class="ql-block"> 嗯?怎么忽然挺起来一个水柱?哦,原来是喊泉,一个小朋友正对着麦克风高喊,随着那清亮而奶气的声音,那喷泉就如同一根水线被高高地抛起。不过小孩儿不知道合理使用声音,一下子就停下来,于是那泉水也倏地跌落,等着下一次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好玩!但我忽然又生出一点儿悲伤,这么好玩的东西我竟然已经没有了一点尝试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继续山行,小河就在身边,一会儿在右边,一会儿又跑到左边,有时还直接拦在道上,招引着你与它亲近。如果你不愿意涉水而过,那便走上小桥,然后就会看到那水从山中所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不过你顾不得找它们的来处,因为前面壁立的山崖之上,忽然飘来一条长长的带子,从山顶抛下,经过斜起的崖壁便改变了方向,带子变换了一下弧度,继续向下,便飞花溅玉般地落在下面,那下面便汇聚了一个大大的潭。站在潭边,有时会收到一点点水珠,凉凉的舒服。那瀑布旁边的崖壁上有“天道”两个大字,我疑心就是说这瀑布,不想眼光落在左边的山上时,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哦,天道!那山被什么力量冲开了呢?齐齐地分开两边,刀削斧劈般地站着,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通向天际。不过现在那里是关闭的,不然上去走走一定有一步登天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还是算了。</p> <p class="ql-block">  右转上桥,看这小桥下无比可爱的水,阳光与水波的嬉戏,在水面奏响了明媚又奇幻的光影。一会儿一条飞流,一会儿一线瀑布,一会儿水珠落在你的头上,一会儿溪流又在你的脚下,一会儿上面的水流落下,在下面织成一条绚丽的虹,一会儿又什么都也没有了,只有哗哗的声音,原来瀑布藏在那树的后面。这多情的水,它牵系着你走向每一个风景,又缠绕着你停在每一处水边。</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停,前面一座小桥,桥桩上系了很多祈福的红布条,那红色倒影在下面的水里,宛如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啊啊,不不不!那是真的小鱼。看——看——哪里是鱼?哪里是布带?这清澈的水,这活泼的水,它把布带揉成小鱼,也把小鱼幻成布带,再加上树影与青天,于是那一湖的新鲜,一湖的跳跃,一湖的生动,搞得身边人一直惊喜地脱口而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然后着急地问:“后面还有什么了?”笑他:“后面可以省略了,就这一句刚刚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潭,走在水边的栈道,看着碧绿的河水,水里那些倒毙的树木和树上长出的厚厚的苔藓,让人有一种置身于九寨的感觉。一直走上去就找到了它的源头,原来这里真的就是豹子潭了。那潭水就发端于后面的山石,哗哗的声响仿佛豹子咆哮而出,我想这就是其得名的缘由,不过它轰鸣过后便是下面的潭水,竟然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照见天光云影,包容游鱼细石。</p> <p class="ql-block">  复回山路,浓密的树木将斑驳的树影印在石路上,我们就走在那样的小路上,不多时便到了梨树王,这里聚集了很多人,这是梨木台的主题之所在。这一棵大树,从很矮的树干上就分出了好几个巨大的枝桠,彼此成就共同生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四百多年了,它多子多孙,每年都结出丰硕的果实。现在,它用自己浓密的绿荫荫庇着游人,任人们在它的身边肆意地倚靠,谈笑,饮食……风吹过来,将阳光洒在那些人们的脸上,个个都带着笑。</p><p class="ql-block"> 告别400多岁的梨树王,前面不远就到了原始森林,一道门拦在路上,据说里面在修缮,看来我们是难以到达顶峰了。不过一点都不遗憾,生活中不完美随时都会出现,为什么不去接受它呢?它本来就是旅途的一部分,更何况一路山行水伴,已经足够好。</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时候我们走了一段栈道,见识了梨木台茂密的树林,多样的树种。有时那树就在栈道中钻出来,或者说栈道为它留了一个生长的空间;有时它们就在栈道的两边,将阴凉撒得满路,让人们感受那林中阴翳,十分凉爽;在有些特定的角度,似乎可以触碰到那碧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而向下看去,满眼的绿色让人感觉好像走在空中,仿佛成了隔绝尘世的神仙。</p><p class="ql-block"> 是啊,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没有神仙不知道了,但这梨木台的传说似乎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 相传康熙十八年,曾发生大地震,次年春天瘟疫盛行,死亡人畜无数。而久居梨木安台周边的百姓却无一沾染疾病。这一奇事被地方官员上报给了朝廷,于是康熙皇帝下旨太医院彻查此事。经查太医们发现,生活在梨木安台附近的居民,因为常年食用酸梨的缘故,才逃过此劫。原来,酸梨具有非常好的抗感染、抗病毒、抗感冒的作用。康熙皇帝听后大悦,便把酸梨赐名为“安梨”,取其平安、安康之意。因康熙皇帝把“安”字御赐给了酸梨,于是“梨木安台”更名为“梨木台”,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栈道边的一个立方体宣传块儿看到的,康熙十八年距今不足四百年,县志所载当不是讹传,酸梨也的确有此功效,这梨木台美丽的传说应该还是可信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在栈道上,居高临下,便发现很多大小粗细的管道,有的凌空飞架,有的依山就势,粗细长短,衔接成网。哦,这应该就是那大大小小的瀑布的由来了。</p><p class="ql-block">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梨木台景区的设计者当深谙此理,用这满山的水来呼应这磅礴的山,于是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相得益彰,成就了一种哲学上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不管凉不凉,我不顾家人的反对,高低也要走一走那些过水的小径,只为不辜负这一路的赠予和相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