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凝史魂 云梦见人心——话剧《云梦轶事》观后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2329258</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风轻云淡</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举国同庆之际,我们有幸走进湖北剧院,沉浸式体验了这部以睡虎地秦简为题材的话剧《云梦轶事》。本以为会是一场严肃的历史科普,却不料被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创新的舞台呈现深深打动,一场穿越两千二百多年的对话,就此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话剧最令人惊艳的,是它将冰冷的文物化为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开场便以考古现场与秦代安陆县的场景交织,让“喜”从历史简牍中“复活”,瞬间拉近了观众与遥远秦朝的距离。尤其是黑夫与惊的家书被当场诵读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家人的牵挂与战场的焦灼,那一句句“黑夫、惊敢再拜问衷”,仿佛穿越了烽火,带着滚烫的温度,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家书抵万金”的沉重分量。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沉默的展品,而是承载着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生命印记。</p> <p class="ql-block">舞台设计更是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旋转舞台与多维投影交织出云梦大泽的浩渺,楚辞吟唱与秦风战歌交织出文明碰撞的雄浑。当山鬼乘赤豹从迷雾中降临,当编钟磬响、楚鼓雷动在耳畔缭绕,我仿佛置身于楚国的占卜大集,与剧中人一同参与那场关乎信仰的祭祀。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楚地的巫风、手艺与烟火气扑面而来,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楚魂”,而是可感、可触的鲜活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然而,《云梦轶事》最打动我的,并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那些从简牍中走出的“小人物”。没有帝王将相的权谋,只有退役锐士“衷”对家庭的守护,漆匠“髹”对艺术的痴迷,少女“婴”为亲情的献祭……他们在秦楚交锋的乱世中挣扎求存,用最朴素的方式对抗着命运的洪流。他们的“活下去”与“不认输”,正是战争碾压下不曾湮灭的人性微光。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家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远比任何历史定论都更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出剧院,秋夜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心中却激荡着暖流。《云梦轶事》以秦简为骨、楚秦文明为魂,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关于寻找山鬼的传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信仰与深爱的生存史诗。当冰冷的秦律撞上炽热的楚地巫风,当竹简刻下的不仅是律法,还有普通人的祈愿,我忽然明白,历史从来不是由英雄书写的孤本,而是无数小人物用生命与爱交织的长卷。</p> <p class="ql-block">这个秋天,这场《云梦轶事》,让我读懂了简牍背后的温度,也读懂了文明赓续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照片由摄影师杨从明提供,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