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红色沂水行

云龙

<p class="ql-block">云龙/2270159</p> <p class="ql-block">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寻着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的足迹,2024年4月6日,我们一行九人来到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探访美丽乡村。桃棵子村四面环山,风景优美,150余户人家散居在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自然村里。</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石墙石屋,石碾石磨,石板路延伸到大山深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被桃花红、柳树绿、樱花白、连翘黄等点缀的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  桃棵子村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家乡,为了弘扬沂蒙精神,村委会把原村委院改建成“沂蒙红嫂祖秀莲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红嫂展览馆,观看了影片,老区人民和子弟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义薄云天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也让我们理解了抗战胜利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村西十字路口西南,是西墙峪村。此村有“英雄西墙峪, 抗战堡垒村”之称,是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近几年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子地形地貌独特,村西山峰连绵有六千多亩的国有林场,整个村处于一条胡同似的山峪中。家家有个小院子,出门就是绿水青山,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这个村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抗战时期是鲁中根据地中心,抗日堡垒村,素有“山纵的好后勤”之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西墙峪红色记忆馆。这里曾经是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鲁中军区司令部所在地,32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在此得到村民的掩护救助。伤员们被分散住到农户家里,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军民团结亲如一家。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子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借助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红色旅游和绿色乡村旅游相融合,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  下午,驱车到达夏蔚镇王庄村,探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旧址设在王庄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的“派兵去山东”,五个大字雄浑有力,镌刻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的石碑上,透过斑驳的树荫,讲解员的解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中。</p> <p class="ql-block">  一面面石碑,一块块牌匾,记录着岁月,传承着历史。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派兵去山东”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强山东抗战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同时,党中央、毛泽东指示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重要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简陋的办公地点,永远飘扬的党旗。山东分局在王庄村创建,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扩建而成,是山东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领导核心,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这段岁月被称为山东抗战史上的“王庄”时期。</p> <p class="ql-block">  回顾一天的美丽乡村之旅,同时收获了文化之旅,红色之旅,大家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山东解放区,抗战结束,成为唯一成省建制解放区。山东分局与山东纵队,党的领导与人民军队是战胜敌人的必胜法宝。宝贵经验,优良传统,必将发扬广大,夺取新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