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奶奶拿了针和鞋底要去小明家。我跟在后面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纳这么多鞋底呢?”</p><p class="ql-block">“你还小,不知道生活的艰难,奶奶纳几双鞋底挣几个小钱,攒够了钱,就可以让你穿上新衣,我还得抓紧多纳几双鞋底才行。和小明外婆聊天很愉快,又能纳鞋底,这叫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奶奶,我懂了,你是在挣钱给我做漂亮衣服。对吗?”</p><p class="ql-block">“对了,英子真聪明。等会我和阿婆说话,你和小明一起玩,可不许又跑过来撒娇。”</p><p class="ql-block">“巳经到了,你看,阿婆在等你了,我找小明玩去了。”说完,我就一路小跑,穿过王阿婆家厨房,再越过楼梯,来到门口。</p><p class="ql-block">小明和姐姐在玩飞行棋,我也加入一起玩。直到奶奶唤我回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p><p class="ql-block">回家后,奶奶把纳好的鞋底放好,开始做晚饭,我让奶奶说说下午和阿婆聊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奶奶一边给灶里添柴,一边说:“我刚进厨房,小明外婆就告诉我,吃午饭时已对女儿说了。小明妈妈答应给你做衣服,明早给你量身后,就可以开始做了。</p><p class="ql-block">我问道:‘小明妈妈拜哪个师傅学的手艺?’</p><p class="ql-block">阿婆说:‘这得从1953年11月说起,当时小明还末断奶,生活很艰难,慧宝正发愁呢。補生的嫂子丁爱宝来串门,说起镇上开办了缝纫学习班,她、还有補生的弟媳都巳报了名,问慧宝要不要一起报名学习?慧宝当然很想去学习,女婿却反对,后来是我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了他,慧宝才顺利的进了学习班。’</p><p class="ql-block">外婆说起女儿,爱与骄傲混为一体,脸上的麻点也微微颤动,散发出祥和的光:‘慧宝聪明,肯干,学习刻苦,学习班结束时,慧宝是妯娌三个中学得最好的,慧宝不仅学会了缝纫,还学会了裁剪,而那两个只学了缝纫,裁剪连门都沒摸着。我的儿媳妇也和慧宝一起学习,虽说也能裁些简单的衣裤,稍为有点难度就不行,后来她自已开了门店,更觉得不行,于是在慧宝这里又学了多时才勉强能支撑住,一有困难,还得求慧宝帮助解决。’说到这里,外婆的脸色凝重,叹了一口气说:‘我也待她不薄,可我们俩一碰面,就沒有好脸色,我如果住儿子家,儿子就会左右为难不好过。”奶奶说到这里,饭已做好,把火弄灭后,拍打一下身上的草灰,站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我拉着奶奶的手,问:“后来怎样了?快说呀。”</p><p class="ql-block">奶奶笑着说:“是在听故事啊,这么着急,让奶奶喝口水,吃完晚饭,收拾干净,奶奶边纳鞋底边往下说。”</p><p class="ql-block">“好吧。”被奶奶一说,我感觉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确实是饿了。</p><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我擦桌子,搓抹布。奶奶拿了鞋底刚坐下,我紧挨着奶奶坐下。</p><p class="ql-block">“阿婆说:‘慧宝当初也想自开门店,可惜没钱租店铺,看到丁爱宝因儿子参军被安排进缝纫社工作,很是羡慕。沒多乆,镇上组识会缝纫的人员,开会宣布成立缝纫小组,慧宝马上报名参加。因为会裁剪人少,慧宝就要经常加班,钱挣得要多些。但这样一来,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没人也不行,我这才长期住这里。住女儿这里要比儿子家舒心些,沟通也方便。’阿婆说到这里停了一下,问我:‘英子又活泼又可爱,她爸妈怎么割舍得下,把她留在这里陪伴你?’</p><p class="ql-block">‘我儿媳生老大老二时,我的气喘病发得厉害,成天咳个不停,严重时咳到喘不过气来,别说带孩子,就是照顾好自己也很困难。全靠亲家把两女孩带大。生下英子时,我的病总算控制住了,亲家能帮着照看两孩子已属不易,我也不能推托,就留儿媳在此,一起抚养英子。英子四岁时,儿媳又怀孕,生下个男孩,我儿子十分喜爱,一周岁后带着儿媳和孩子迁到他工作的地方,一家六口人,靠一人挣钱难以维持,给儿媳找了份工作,就长期居住在那里,当时英子不肯离开我,我也舍不得她走,儿子儿媳才没带她走。现在英子和爸妈姐弟有些蔬远,加上来去及不方便,工作生活又十分繁忙,才造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我虽心痛英子,也沒办法可想,只能尽量多给予她一些爱来弥补我的过失。’</p><p class="ql-block">‘原来是这样,你也很辛苦。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慧宝也是有了三个大孩子,要供他们上学,还要顾吃的穿的,巳经累极了,所以九妹后来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小明当时差点就送人抱养去了,硬是被女婿留了下来。九妹去做童养媳的那户人家离这里也就几里路吧,我们嫁女儿给了一石粮。谁曾想到,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自已找回了家,我女儿就想送她远点,结果把她送到南浔往西十几里地的偏远乡村人家。虽说把女儿送走,慧宝还是很关心她的末来,因此对那户人家说:‘我沒别的要求,但这孩子马上到了上学的年龄,希望你们让她上学认几个字,她不笨,学习应该沒问题。’那户人家也应允了,可是孩子到那里就完全变了,只是让她背筐割青草,回来喂牲口,上学的事就如石沉大海,声息全无。这孩子也有心,背着草筐割草四处留神,她看到河里船只来往,到了埠头有人上下,他就向船工打听,船是不是去往震泽?船工回答是,她就央船工带她到震泽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船工见她可怜,把她带回了震泽,你们看见她的时候就是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