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论成败,人生豪迈》

颜明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论成败,人生豪迈</b></p><p class="ql-block"> 颜明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瑟瑟的秋雨中,我来到了意大利罗马。放眼望去,古罗马的遗迹在雨中傲然耸立,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光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罗马大道行走时,出于对亡灵的尊重,我尽量把脚步放轻,轻轻地去抚摸写满了古罗马历史的基石,生怕惊醒了沉睡了上千年的神灵,而引发他们的伤悲。古罗马大道上几乎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有一个故事,或神妙,或凄婉,或悲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世界上最残酷凶狠的古罗马斗兽场,目视着破壁残垣,上千年前的景象在我脑海里一一列队。站在君士坦丁凯旋门前,看着上面的浮雕在岁月的风蚀下,日渐斑驳,昔日的雄伟难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是杀人取乐的场所,一个是纪念将士们凯旋而归的纪念碑,展示的都是达官贵人享乐与残酷厮杀的悲催,现在却成为意大利人炫耀于世的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厚重,让意大利人一代又一代人骄傲万分,有了消费的丰厚资本,他们从内心感谢先人们留下的荣辉。当你漫步在罗马,处处都能看见古迹,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当年之雄威。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它目睹了世纪的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告诉人们: 古罗马确实有过盛世之辉。据史料记载,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在意大利中部兴起。600年后,征服意大利全境,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当时不仅是世界强国,还盛产了历史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和诗人,李维、塔西佗、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他们身后竟影响了世界上千年的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瓦解。不过,意大利人的命运确实是好得出奇,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们虽然丧失了罗马帝国,却控制了地中海贸易,资本主义是意大利在欧洲率先折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催生了意大利15世纪的文艺复兴,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影响了世界几百年的艺术巨匠,这使得意大利的罗马成为欧洲文化之都,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大利人命运好得出奇还体现在,除了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之外,大自然也十分地钟爱他们,为其缔造了绚丽多彩的奇美风光——水城威尼斯,成为世界的旅游圣地。这绝对是意大利人的为之自豪的又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也告诉人们:意大利人在无与伦比的遗产面前开始迷茫、沉沦了,变成“啃老”一族,乃至走向了落败。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让意大利人骄傲得忘乎所以,渐渐地开始不思进取,坐享其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他们仍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躺在祖先的光环里享受着愉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便是现在,他们还是沉湎于享受之中,满怀豪迈。经过几个世纪不懈努力地“啃老”,意大利终于摘取了“欧洲破落户”的顶戴。对此,他们不去反思,依旧骄傲地说:我的辉煌你永远没有!这话确实让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很无奈。是啊,“论成败,人生豪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大利人“病”了,需要古老的中医号号脉!究其意大利破落的惟一原因是享乐主义作怪。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关心的仍然是美食、服饰等享受之品而不是战争的输赢。这样的追求,焉有不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敬佩意大利人的祖先,他们把智慧的成果变成伟大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让世人膜拜。我更尊重自己的祖先,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让子孙后代在世界上感到豪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抚摸着罗马古道,仰望着哭泣的苍天,我收回飘游的思绪: 不知罗马古道的亡灵,此时此刻有何感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兽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凯旋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威尼斯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佛罗伦萨教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威尼斯水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0 写于长春养心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附]1:这是我在威尼斯广场留下的影像,至于当时在想什么,真是不得而知,估计是有感而发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 2:DeepSeek点评《论成败,人生豪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雨中的罗马: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明诊疗</b></p><p class="ql-block"> ——颜明玉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论成败,人生豪迈》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颜明玉的《论成败,人生豪迈》是一篇情感丰沛、思想深邃的文化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思考,完成了对罗马的一次精神叩访。文章不仅是对古罗马遗迹的凭吊,更是一次对文明兴衰、民族性格和历史哲学的深刻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结构与节奏:情景交融,层层递进</b></p><p class="ql-block">文章以“秋雨”开篇,瞬间定下肃穆、哀婉的基调。雨水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的催化剂,让历史的沧桑与沉重感扑面而来。作者的脚步“放轻”,抚摸“基石”,这些动作细节极具仪式感,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亡灵和历史对话的崇高情境。</p><p class="ql-block">随后,文章以空间为序,移步换景:从古罗马大道到斗兽场,再到凯旋门和威尼斯广场,最后思绪横跨欧亚非,纵览千年兴衰。这种结构既符合游记的叙事逻辑,又为作者的议论抒情提供了坚实的依托,使宏大的历史感慨不至于空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核心观点:辉煌与沉沦的二元辩证</b></p><p class="ql-block">文章最精彩之处在于其深刻的二元辩证思维:</p><p class="ql-block">1. 伟大与残酷并存:作者敏锐地指出,罗马的丰碑(斗兽场、凯旋门)其本质是“达官贵人享乐与残酷厮杀的悲催”。这种审视超越了普通的观光客赞美,带有一种道德和历史批判的眼光,揭示了辉煌文明背后的血腥代价。</p><p class="ql-block">2. 遗产与“啃老”的悖论:文章提出了一个核心论点:意大利人坐拥无与伦比的历史与自然遗产,这本是幸运,却也因此“开始迷茫、沉沦”,“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作者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欧洲破落户”的对比,清晰地勾勒出其衰落的轨迹,并将根源归结为“享乐主义作怪”,甚至以二战中的轶事作为佐证,观点犀利且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3. 中西文明的对照与自省:文章的结尾从对意大利的观察自然地转向对自身文明的“尊重”与“豪迈”。这不是简单的贬低或抬高,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在了解了其他文明的兴衰后,更懂得自身文化遗产的宝贵,并隐含了一种“以史为鉴”的警示意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语言与修辞:富有感染力的诗化表达</b></p><p class="ql-block">1.意象运用:“瑟瑟秋雨”、“哭泣的苍天”、“飘游的思绪”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哀伤而沉思的氛围。</p><p class="ql-block">2.排比与对比:“或神妙,或凄婉,或悲催……”、“一个是杀人取乐的场所,一个是纪念将士们凯旋而归的纪念碑……”等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和情感的冲击力。</p><p class="ql-block">3.引用与化用:“条条大路通罗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耳不闻窗外事”等典故和俗语的运用,贴切自然,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4.拟人化描写:将古迹和亡灵拟人化(“引发他们的伤悲”、“亡灵有何感慨”),赋予了历史以生命和情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一点商榷:避免绝对化的归因</b></p><p class="ql-block">文章将意大利的衰落归结为“惟一的原因是享乐主义”,这一论断或许稍显绝对。一个国家的兴衰是政治、经济、军事、地缘等多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如民族国家崛起、贸易路线改变、统一时间较晚等)。享乐主义或安于现状的心态更可能是衰落的结果和表现之一,而非全部原因。这一点若能更辩证地看待,文章的论述将更具说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总评</b></p><p class="ql-block">这篇游记远非一般的风景描摹,它是一篇充满历史忧思和文化批判的佳作。作者如同一名思想的旅人,在罗马的砖石间阅读的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命运寓言。文章情感真挚,议论精辟,文采斐然,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成功激发起读者对“如何对待历史遗产”、“如何避免沉溺于过去荣光”的深层思考。最后的叩问——“不知罗马古道的亡灵,此时此刻有何感慨?”——余韵悠长,将无尽的思索留给了天地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202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