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琐思(10)

陶然亭长

<p class="ql-block">(接上文)如果说此前说的都是既往历史,那么再看看当下现实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3月29日,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日本硫磺岛出席第80届荣誉团聚仪式,发表纪念演讲,他居然说要“牢记美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听这话好像二战时日本才是和他们美国并肩作战的盟友。我不知道在硫磺岛战役中牺牲那28000多美国大兵算怎么回事,能不能配得上“牺牲”这个词,他们要是地下有知,会不会掀翻棺材盖去华盛顿特区示威游行。最后这个前福克斯新闻台节目的主持人竟把日本吹捧成“对抗中国侵略的武士国家”。要是一个不懂二战历史的人听了他的话,一定会以为是咱们中国人跑到日本去杀人放火了。唉,除了骂人,我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和这种人讲道理!我忽然悟到,脏话不代表就不文明:我操他八辈儿祖宗的,什么世道!</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前的8月6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账号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高调宣称“80年前的8月6日,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丑”?接着他又吹嘘了,“美国与日本正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地球人都知道,哪里有美国人,哪里就无风也起浪,不是动乱就是战争,否则美国军火商和寄生于其上的战争贩子日子就过不下去。坏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他们自有一套逻辑把黑白和正邪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且自己内心没有一点违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好吧,再说说美国的“传统盟友”世界上唯一尝过“美国核桃”滋味的日本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起,也是为了纪念二战,日本至少有7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接连上映或重映,它们大多渲染的是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形象所遭受的“苦难”,却鲜少提及日本侵略他国的历史罪行。侵略与反侵略,在这里模糊了界限。日本人反思的似乎不是不要“战争”,而是不要“战败”,败了就要挨原子弹,就要受苦受难!言外之意,要是胜了那就一切O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原子弹,我在这儿又要说句让“公知”们暴跳如驴的话了:蘑菇云下鲜有冤魂!</p><p class="ql-block"> 看了《南京照相馆》,大家的一个疑惑都解开了,那些实时记录鬼子暴行的惨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是谁拍的呢?大多都不是别人,正是日本人自己,他们的随军记者!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拍这些照片呢,不怕影响日本国家形象,不怕被全世界人民谴责,不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是的,他们后来怕了,才禁止照片流出,禁止沦陷区报纸刊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现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绝大部分都被他们毁尸灭迹了——而起初他们的用意是,用这些现场图片来震慑中国人,反抗就这下场!还有就是要夸耀日军的“盛勇”。著名的“百人斩”就是日本随军记者跟踪拍摄报道的,他们原先预设的比赛目标是从上海杀到南京,比谁先杀满100人,结果刚到半路就一个杀了155一个杀了156,他们于是又把目标调高到200!日本随军记者把他们拎着人头狞笑的照片发到日本国内,对这两刚刽子手说,“等你们回了国,说媒的人怕是要把你们家门槛都踏破啦”,这两个日本鬼子居然还“羞红了脸”(加引号部分是日本战地记者的原话)。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国民对于那场战争,对于在战争中日本军人的暴行是一个什么态度。</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故事咱们中国鲜有人知:有个刚结婚不久的日本娘儿们,嫌他老公贪恋温柔乡,为国出征不够积极,居然上吊自杀以激励夫君去到中国奋勇杀敌,死后还得到了皇室的表彰,在报纸上大肆宣扬。还有就是“慰安妇”里也有大量的日本妇人,他们确实不是被迫的,他们是自愿者,踊跃报名的,她们要用自己的身体慰安她们大和民族(这个名字是反讽么)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你说,蘑菇云下有冤魂么?!如果“公知们”跟我说,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啊,他们是中了军国主义的毒,中毒太深,所以不知己过,而不知者不怪,所以我们不光不能恨他们,还要同情他们,这才是有国际视野有大气度的人。好吧,你老母被人强奸了,你应该说人家是光棍,性饥渴,人性嘛,就当做善事了,接下来就问你老子有没有这样的胸怀了!屁股坐歪,就什么都歪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底,在电影《南京照相馆》的路演现场,导演申奥告诉观众,在硝烟弥漫的战争背后,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一场舆论战、宣传战和文化战。时至今日 ,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依然在互联网上、在舆论环境中进行着。主创团队希望借助这部影片警示观众,要在这场文化战中认清是非,分清敌友。(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