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目录</p>
<p class="ql-block">1/谁都有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2/友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3/1965年电影雷锋插曲v《小松树》</p> <p class="ql-block">谁都有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谁都有老的时候,这句话像一缕秋阳,轻轻落在心上。年少时总觉得岁月漫长,歌声是风中的铃铛,清脆响亮却从不曾细听。如今再听那些老歌,才明白它们不只是旋律,更是时间的回声。某天黄昏,我坐在院中藤椅上,收音机里飘出一段熟悉又遥远的调子——没有歌词,只有口琴轻轻吹着,像是谁在低语往事。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忘了曾经唱过的歌,忘了那些陪我们哼过歌的人。</p> <p class="ql-block">友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一响,仿佛时光倒流。不是谁刻意去回忆,而是那音符自己钻进心里,唤醒了某个冬天的教室,某次毕业的挥手,某句没说出口的“保重”。这歌原是苏格兰民谣,却在无数个中国人的青春里扎了根。它不喧哗,不张扬,像一杯温茶,在离别的站台、重逢的饭桌、甚至追悼的厅堂,静静流淌。我曾在一个老同学的葬礼上听见它,没有哭声,只有几个人轻声跟着哼,那一刻,音符比语言更沉重,也更温柔。友谊或许会淡,但这首歌,把那些年少的真心,永远唱成了不老的诗。</p> <p class="ql-block">1965年电影雷锋插曲v《小松树》</p>
<p class="ql-block">1965年电影《雷锋》里的《小松树》,是一首带着阳光味道的歌。它不宏大,却充满生机,像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唱的是成长,是希望,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信念。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简单几句,却把少年的理想种进了几代人心里。我小时候常在校园广播里听见它,那时不懂什么是“革命接班人”,只觉得这歌明亮得像清晨的露水,让人忍不住想挺直腰板,好好读书。如今再听,旋律依旧清脆,只是多了几分怀念。那不只是对雷锋的敬意,更是对一种简单而坚定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谁都有老的时候,可有些歌,永远不会老。它们藏在记忆的抽屉里,偶尔翻出来一听,心还是会轻轻颤一下。也许,真正的经典就是这样:不靠华丽编曲,不靠流量推广,只凭一份真,穿越岁月,依然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