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头强本名叫徐奕强,他的“建瓯市仁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公司秉承“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宗旨,以福建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为依托,构建了“公司十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已建设种苗培育基地20亩,选育出优质红花油茶品种示范种植基地600亩,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500亩,年培育优质种苗20万株,为红花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了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油茶科技小院”等称号。公司旗下拥有“奕家农园”和“杭香依”两大品牌。分别专注于红花油茶(食用)和红花茶油(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认识徐奕强的时间不是很长,是在辰山牧鸡黄秀华的“辰山农庄”微信群里认识的。在微信群中,一首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对山水的热爱,还有对创业的激情,语言优美、平庂押韵的诗歌,吸引了我。诗歌的作者就是徐奕强,对文字热爱的我,像是遇到了一位老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见到徐总本人是在我公路巡查至杭坑村时,在他的基地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杭坑,是东游镇河岭村的一个自然村,海拔也在600米以上,是个高山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我骑着摩托车,打开公路巡查手机定位GPS,沿着时速25码行驶在蜿蜒曲折的水泥山村公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盛前村的上洲自然村至杭坑自然村的4个多公里的山路上,沿途是椎栗、竹林,还有杉树林、松树林,及一些灌木阔叶林;在路边,还不时有一些美丽的风景,就是那些开着红艳艳的油茶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路边的油茶树就是光头强徐总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头强徐总种的油茶可不只是路边的这些。到了杭坑村,那漫山遍野盛开的鲜红的油茶花,就像是喷薄而出的紅太阳,云蒸霞蔚般的壮观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见到徐奕强时,他正从油茶园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见到其人,徐总就直接拉我进入公司内喝茶。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幢农家大院。土木老宅,只是墙上挂满了各种牌匾和产品介绍的图片,以及各级领导,院校专家教授和学生的调研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奕强,中等个头,由于长年在野外劳作,肤色被太阳晒成了古铜色,徐总生动地把他的光头和锥栗山作比较:生态林是绿的,茶园是绿的,而在生态林和茶园之间的锥栗山却是光秃秃的,就像是“癞痢头”,而他的光头可比这锥栗山好看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总对我说他的创业初衷:锥栗树多采用顺坡种植,同时为了采摘方便,锥栗树下的植被常被人为清除,导致坡面裸露,造成水土流失。锥栗树枯萎,因为使用了化肥、草甘膦,它的根系表面化,而且本身就根系浅,致使整棵树倒掉。就想起应该要在锥栗山套种什么东西进去,让山体常绿。去考察过很多品种,当时北京有个油览会,油花品种被获金奖,最终决定油花品种。于是,直接找到他们的基地,在广西那边引进过来。想让家乡变得更美一点,这就是徐奕强的初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2年,徐奕强放弃了新加坡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在锥栗林中套种红花大果油茶。他在新加坡从事的是工业管理,没有农业经验。用营养杯袋子裁种油茶,这一年又逢干旱,加上土层比较薄,又很疏松,水分跑得很厉害,最后,油茶树竟枯死了。损失了几十万,信心受到打击。经过多方查找原因,最后,徐奕强找到了福建农林大学油茶中心的专业团队。多次协调沟通,采用校企合作,红花油茶育苗基地落户杭坑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林大学的刘老师、李煜博士来到杭坑村,经过科学的,细心的栽培,油茶新芽出来了,而且成活率达到95%以上。刘老师讲这个成活率比学校的实验室还高,无性系育苗在杭坑村的基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总心情愉悦地呷了一口徍茗,接着说:农业生产也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一定要跟那个科学院校挂钩。他们的理念,跟他们的这个树种,不像我们这个士包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很懂,所以说要跟着他们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十年的努力,红花油茶在杭坑开花结果了,家乡的山绿了,水清了,乡亲们的收入也更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满山的锥栗捡收完后,锥栗树的叶子也全部落完。而常绿的油茶树,却把绿色披盖在光秃的锥栗山中。今天的阳光明媚,我走出公司,碰见一位村民,她告诉我,原来我们这里只是锥栗山,后来有了合作社种油茶,我们也跟着种,现在采来的油茶,我们就卖给合作社,而且收购价格还很高,现在我们村里还有茶叶、竹、笋,锥栗的收入,现在收入挺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确实心里的话就比较喜欢这个乡下,生我养我的地方,为什么有乡愁,其实我的体验是走得越远,思乡越切,就这样一种思想。”徐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国外工作的时候,身在异乡,每逢节日,徐奕强总是抱着吉他弹唱,总是深情地弹唱《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徐奕强确实弹得一手好吉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问起徐奕强在这个山沟沟里会不会呆腻了。他说:现在农村,公路有了,这个电啊,网络什么都有了,在乡下,根本不输任何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回到家里,看了有关徐总的资料,给他回了一条信息:徐总,你带着乡愁回国,回到大山,领着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让我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奕强也给我回了信息:嗯!爱国爱家,一生不变的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总欢迎大家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共同努力,不能靠一个人,靠一个合作社。如果愿意的话,随时回来,领着大家一起把这条路走得更加富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还是那个初衷:护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村振兴新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光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