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幅“无为”字写得真叫一个痛快,笔锋一落便是千钧之力,墨色浓得仿佛要从纸上滴下来,线条大开大合,像是舞者挥袖,带着风声。右边几行小字轻巧地点缀,左边落款又稳稳压住阵脚,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在六和堂的这一隅,它不像是被挂在墙上的作品,倒像是刚从酒酣耳热的即兴挥毫中走出来,还带着呼吸与体温。</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无为”字则显得温润许多,行书流转如溪水绕石,中央大字端庄而不失灵动,四周小字如侍从环立,恭敬有礼。墨色浓淡之间,仿佛能看见执笔之人运腕时的节奏与心境。这不单是写字,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在“乱象书法”的喧腾之中,它静静立着,守住了一份传统的体面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子——深色背景上,一个雪白的“无为”字赫然入目,像是夜空中劈下的闪电,干净利落,不留余地。纹理隐约在底色里浮动,像是岁月的肌理,又像是某种未言明的隐喻。左右两侧的文字与落款不再喧宾夺主,反而成了沉默的守望者。这幅字不讲古意,也不求狂放,它只用最简单的黑白,说出最现代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唯独那幅写着“寻梦”的作品,稍稍偏离了“无为”的主线。黑底白字,古意盎然,笔画间确有几分苍茫之气,像是某个深夜独坐时忽然涌上心头的感慨。可在这群以“无为”为心的篇章里,它像是一封寄错地址的信,虽美,却不在场。我站在它面前,竟有些恍惚,仿佛听见它低声问:我为何在此?于是,我轻轻走过,不再多看一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六和堂的这一期“乱象书法”中,“无为”不再只是一个无界的符号,它成了情绪的出口,是豪放,是典雅,是现代的极简,是墨与纸之间的无限可能。每一笔都像是在问:我们写的是字,还是自己?而答案,早已藏在那些飞舞的线条与沉默的留白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