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东老街复制了丹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形式,采用了民国时期主要建筑符号做外墙及街景装饰。内里分布着各色美食。</p><p class="ql-block">在丹东有一种食品当地人称作“cha子”,左边米字右边叉字组成的字读作“chǎ”(第三声),是丹东地区对一种特色食品的称呼,但该字未被正式收录于字典中。</p><p class="ql-block">该字由“米”和“叉”组合而成,发音为chǎ(第三声),是辽宁丹东地区对一种传统玉米面食品的方言称呼。由于该字属于民间自造字,尚未被现代汉语字典收录,因此在书面表达中常写作“米叉子”或“cha子”。</p><p class="ql-block">米叉子起源于满族(女真族)的粗粮加工技艺,距今已有约800年历史。其制作方法为将玉米发酵后磨成水面,再制成条状食物,可炒、煮或拌食。</p><p class="ql-block">在丹东,米叉子与酱肉、豆腐脑并称“小吃三绝”,是当地代表性的民俗美食,常见于街头小吃和饭店菜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