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迹金华:镜头里的子昂故里与观中诗心

张宜

<p class="ql-block">  晨光刚漫过川蜀的田埂,我们一行骑友便迎着风出发了。车轮碾过带着露水的乡间路,远处的金华山渐渐清晰——那座山巅立着千年金华观,山脚下藏着“诗骨”陈子昂的故里,也是我们此行要寻的文化坐标。骑行的风里,仿佛已飘来几分诗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金华镇,这座被沱江温柔环抱的古镇,是陈子昂一生的起点。青石板路蜿蜒穿过镇中,路边的老茶馆飘着茶香,墙上刻着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句,连孩童路过时都能随口念上两句。镇东的陈子昂读书台遗址,青砖黛瓦间还留着他年少苦读的印记,据说正是在这里,他立下“以文名天下”的志向,后来才以“汉魏风骨”革新初唐诗风,成为唐诗盛世的开拓者。走在古镇里,不是在看“古迹”,而是在触碰一段活着的诗史。</p> <p class="ql-block"> 从古镇北口拾级而上,便是登金华山的路。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古松遮天蔽日,偶尔有松鼠从枝间窜过,打破山间的宁静。越往上走,空气中的草木香越浓,隐约还能听见金华观的钟声。行至山腰时,我们歇脚回望,只见沱江绕着古镇缓缓流淌,白墙黑瓦的屋舍错落有致,方才骑行的路已变成一条细线——原来用脚步丈量的山,比车轮掠过的景,更能让人慢下来感受。</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金华观。这座始建于南朝的道观,朱红山门透着古朴,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进观后,最先看到的是“陈子昂读书堂”,堂内陈列着他的诗稿复刻本,墙上挂着他的生平画像,眉宇间满是文人的傲骨。绕过正殿,后院的碑刻长廊里,历代文人凭吊陈子昂的题咏密密麻麻,“力挽颓风继汉魏,文传千古仰先贤”的字句,道尽对他的推崇。站在观内最高处的观景台,整座金华镇与沱江都收进眼底,山风拂面时,仿佛能听见千年前陈子昂在此吟诵诗句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返程时,夕阳为金华镇镀上了一层暖金。回望山巅的金华观,它依旧静静矗立,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陈子昂的诗魂,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脉。这趟骑行,我们带不走观内的碑刻,也带不走古镇的青石板,但陈子昂的诗句、金华观的静谧、古镇的烟火气,早已深深印刻在记忆里。或许这就是骑行与文化探访的意义:让风景成为载体,让历史成为养分,在前行的路上,既见天地,也见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