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工会调至厂劳资人事科,成为一名人事干事。在那里,我先后与三位科长共事,他们风格虽然不同,却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王科长,曾是秘书出身,文章写得精妙,字迹更是飘逸潇洒。在干部管理的具体事务上,他十分信任我,大多放手让我去做。而当出现问题时,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工作氛围轻松愉快,我也得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朱科长,来自上海,工作细致入微,严谨认真。他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领导交办的任务和职工的诉求。每完成一件事,他都会认真地做上标记。从朱科长身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而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最多的,当属第三位徐科长。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曾担任过宣传科长,还在大车间担任过书记。徐科长身材高大,有着一张方正有型的国字脸,自带一种威严的领导风范。他整天都乐呵呵的,仿佛没有什么烦心事,用“心宽体胖”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p><p class="ql-block"> 职工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有需求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徐科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大家的问题,并尽力帮忙解决。有时候,为了帮职工解决个人实际困难,他会多次去找厂领导沟通。即便领导不耐烦了,他也从不气馁,一有机会就继续为职工争取。他把职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因此深受大家的拥戴。</p><p class="ql-block"> 然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情况。由于政策和规定的限制,个别职工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在调换工种岗位和调整工资方面。有些不符合升级条件的职工会无理取闹,甚至将怒火直接发泄到徐科长身上,对他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我们在一旁看不过去,想打电话让车间把人领回去,但徐科长只是哈哈一笑,摆摆手制止了我们,任由职工发泄情绪。</p><p class="ql-block"> 我私下里问徐科长为何要这样做,他笑着说:“我总不能和他对骂吧?别忘了我们的工作职责,他有情绪又想不通,总得让他把怨气发出来。换个角度想想,你就明白了。”当时的我,并未完全理解他的做法,但这番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直到后来我也担任了和徐科长一样的职位,才真正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从事为职工服务的工作,需要有大格局,要能承受各种委屈,尽可能避免矛盾激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徐科长担任劳资人事科科长期间,我注意到无一名职工因犯错误而遭到开除厂籍的处分。有一次一名性格急躁的员工因上班打瞌睡而被车间领导查岗发现,后俩人发生了争执,性急的员工不仅骂了人而且动了手,影响很坏。车间经研究提出了处分意见上报到我们科。徐科长认真看完,领着我去车间分别找到当事人及当班员工,仔细了解来龙去脉。对员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责成他当众对领导赔礼道歉,冷静下来的员工早己后悔了,连连答应。对车间领导则鼓励加安慰,言谈中劝说该领导不要一棍子打死,留有出路。经多次交流,最终提出了各方都较满意的处理意见。</p> <p class="ql-block"> 徐科长不仅工作能力出众,群众基础也十分扎实。九十年代初,上级组织部门到单位考核,拟提拔他担任党委副书记。然而,就在这时,中央下发文件,要求提拔有学历的知识分子,工农干部的上升通道被暂时堵住了。徐科长因此与处级干部的职位失之交臂。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他却依旧哈哈一笑,坦然地说:“官大官小都是为群众服务,没什么区别</p> <p class="ql-block"> 回首那段职场岁月,我深感幸运。能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徐科长这样亦师亦友的领导,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他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