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尺,丈量我心中的中国

灵儿

<p class="ql-block">文字:灵儿</p><p class="ql-block">插图: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来自美篇</p> <p class="ql-block"> 写中国,如何写呢?我这样写——山河为纸,文脉为墨。</p><p class="ql-block"> 当笔尖触碰到纸页,首先晕染开的,是千年文脉的墨香。要写《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温婉,那是先民对生活最质朴的咏叹,是华夏文明最初的风雅。要写《楚辞》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写屈原披发行吟泽畔的孤绝,那是文人墨客刻入骨髓的家国忧思,是精神世界里永不熄灭的求索之光。</p> <p class="ql-block">  再蘸一笔盛唐的酒,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醉卧长安街头的孤影里,藏着对自由的极致追寻;再染一抹乱世的泪,写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望岳的目光穿透烽火硝烟,沉淀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从汉赋的铺陈到宋词的婉约,从元曲的鲜活到明清小说的深邃,文脉如长江黄河,奔涌千年,从未断流。</p> <p class="ql-block">  笔锋一转,当历史的卷轴翻至近代,要写百年风雨中那一盏盏为真理而亮的灯。是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星火,在暗夜中点亮革命的征程;是雪山草地上的脚印,在绝境中踏出希望的道路;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是渡江战役中怒涛里的船帆,那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书写的壮歌,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挺直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目光投向今日的山河,要写千里沃野上浸润泥土的硕果。是袁隆平院士稻田里的“禾下乘凉梦”,让饭碗端得更稳;是塞罕坝林场从荒漠到绿洲的蜕变,让绿色铺满山川;是港珠澳大桥横跨沧海的雄姿,是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身影,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汗水,是抗疫一线的逆行背影。这些看得见的成就里,藏着中国的速度与温度,藏着无数人对家园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最终,笔尖要落向人心深处。要写“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坚定信仰,这信仰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力量;要写“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滚烫衷肠,这衷肠是跨越年龄与地域的共鸣;要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承诺,这承诺是新一代人接过的接力棒。</p> <p class="ql-block">  这文章的风骨,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诚,是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是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当这些精神汇聚成河,便懂得:吾辈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山河的轮廓;心中的每一份情,都是中国的底色。写中国,写的是文脉赓续的过往,是砥砺前行的现在,更是无限光明的未来——这,就是中国,我爱你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