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首府费城 ,这里是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公园之一,被称为 “美国民主的诞生地”,整个公园涵盖多栋18世纪历史建筑、博物馆与纪念设施,总面积约 22公顷(55英亩)。核心区域集中在 Chestnut St 与 Market St 之间、5th–6th Street 一带。</p> <p class="ql-block"> 到此参观的游客首选独立宫(Independence Hall)和自由钟中心(Liberty Bell Center)。</p><p class="ql-block"> 如上图所示,<span style="font-size:18px;">园区还主要包括下列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宫东侧的旧市政厅(Old City Hall),曾是宾州的市政厅,也在1791–1800年间短期担任美国最高法院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独立宫国会厅(Congress Hall),1790–1800年美国国会所在地,乔治·华盛顿与约翰·亚当斯在此宣誓就职,《权利法案》就是在此通过的。</p><p class="ql-block"> 本杰明·富兰克林博物馆和印刷店(Ben Franklin Museum & Benjamin Franklin’s Print Shop)展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平、科学发明、政治成就,旁边还有重建的印刷厂遗址和他原来宅邸的“幽灵结构(Ghost Structure)。</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国第二银行(</span>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建于1824年,希腊复兴式建筑。现为肖像画廊(Portrait Gallery),收藏许多18–19世纪美国名人画像(包括华盛顿、富兰克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杰斐逊宣言起草屋 (Declaration House ),</span>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时下榻的地方,现为复原建筑,内部有展览。</p><p class="ql-block"> 独立大道草坪(<span style="font-size:18px;">Independence Mall),</span>大片绿地与步行广场,是游客聚集和各建筑的“连接轴心”,许多节庆活动与国庆庆典也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宫</p><p class="ql-block"> 独立宫外观为红砖墙、白色钟塔,结构对称,典型18世纪英式殖民地建筑。1732 年动工,1753 年完工。建筑风格是乔治亚式(Georgian Style)红砖建筑。1979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面照片是在独立宫的正门拍的)。</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宫是美国建国的象征之一,许多奠定美国国家基础的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p><p class="ql-block"> 《独立宣言》在此通过,1776 年 7 月 4 日,第二届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在这里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这一天也成为美国的国庆日(Independence Day)。《美国宪法》在此起草与签署,1787 年 5 月—9 月,来自13州的55名代表在独立宫召开制宪会议(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1787 年 9 月 17 日,《美国宪法》在此签署,为美国的政府制度与法律奠定基础。这里还曾是宾州议会大厦。原名是 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大厦(Pennsylvania State House),独立宫其实在美国独立前只是宾州的议会楼。后因美国历史事件的发生而闻名,被改名为 独立宫(Independence Hall)。</p> <p class="ql-block"> 从另一面钟楼下面的大门进入独立官,一楼左右两侧各有一间非常重要的房间——它们分别是法庭(Courtroom)和会议厅(Assembly Room / Pennsylvania State House Assembly Room)。</p> <p class="ql-block"> 进入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一排高起的平台,上面摆放着法官的长桌<span style="font-size:18px;">(Judge’s bench)</span>和椅子,象征司法的威严。桌后墙上悬挂着英国国徽,提醒所有到此的人,这里的审判代表的是英王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解说员正在介绍这个292年前的房子:对欧洲游客来说这也许不算老建筑,但对美国人来讲……他自豪地告诉游客:这里周围70%是过去保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间房在18世纪原本是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法庭(Provincial Assembly Courtroom)。 这里是殖民政府处理诉讼、审判的地方,布置类似英国的法庭结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房间里除了有一张大型法官桌,还有原告、被告及陪审团的座位,两侧的公众旁听席。</p> <p class="ql-block"> 当时法官代表英王权力,房间正面悬挂着英国国徽(参观时有复原展示)。</p> <p class="ql-block"> 法庭中央是原告与被告出庭的空间,旁边排列着陪审团的座位。房间两侧有木制长椅,供旁听民众就座,显示出当时法庭的公开性质。高大的窗户让阳光充足洒入,映衬着深色木质墙板与家具,庄重而不奢华。</p><p class="ql-block"> 这间房展示的是殖民地时期法律与英国权威的象征,是《独立宣言》发表前社会运作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此时,虽不是节假日,参观的人还真不少。<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和听讲解是免费的,但</span>事先须预约或到公园的访问中心登记。</p> <p class="ql-block"> 过道的另一侧是会议厅(Assembly Room / Pennsylvania State House Assembly Room),这就是独立宫里历史地位“极高”的房间。</p><p class="ql-block"> 1776年,《独立宣言》在这里讨论、通过。</p><p class="ql-block"> 1787年,《美国宪法》在这里起草与签署。</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间房间被称为 “美国诞生的房间(The Birthplace of the United States)”!</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间房的布置尽可能还原1776–1787年会议的样貌,是参观独立宫的重头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房间里摆放着不少长方形桌子和椅子,是当年代表各殖民州代表团员所坐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正前方的讲台上摆着一把靠背椅,这是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时坐的主席椅。</p> <p class="ql-block"> 全屋的椅子仅有主席椅背上雕着一个“半升的太阳(rising sun)” 图案。</p><p class="ql-block"> 制宪会议期间,富兰克林每天都对这轮太阳默默观察。会议接近尾声时,他感慨地说:“我在整个会议中一直看着这轮雕刻的太阳,常常无法分辨它是升起还是落下。但现在我终于有了快乐的结论——它是一轮正在升起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说到《独立宣言》的签署,其实并不像画里那样大家在同一天庄重地签字。1776年7月4日只是通过宣言的日子,很多代表那天根本没在场。真正的签署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陆续补签才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张桌子上放着羽毛笔、羊皮纸、墨水盒,复原当年会议情景。</p> <p class="ql-block"> 当年使用的桌上的墨水盒(台)</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热情地向我们谈起有关当年代表的往事…… </p><p class="ql-block"> 独立宣言签署和制宪会议都发生在炎热的夏季(1776年7月和1787年夏天),当时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为了保密,他们还紧闭门窗、拉上厚厚的窗帘。当年这里没有空调,酷暑下代表们穿着正式的羊毛长外套和戴着假发,有人写道:“汗珠顺着脸流到桌上,墨迹都被汗水打湿了。”</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季,独立宫的会议室常被游客形容为“像个蒸笼”。</p> <p class="ql-block"> 据说,为了保密,会议过程对外完全封锁。门窗紧闭,外面还有卫兵把守。有人打趣说,如果有人站在窗外偷听,听到的恐怕只有拍桌子和吵架声。其实,许多重要的妥协反而是在附近的小酒馆和旅馆里边喝酒边谈成的,难怪有人笑说:“美国宪法的一半是在酒桌上写下的。”</p> <p class="ql-block"> 另外,《独立宣言》的签署也并不是大家在同一天同时完成的。7月4日那天只是通过文本,签名工作一直拖到8月,甚至更晚才补齐。我们平时看到描写会议的画作,是艺术家理想化的浪漫再现。</p><p class="ql-block"> 最后,富兰克林还有句著名的幽默。当大家担心英国会以叛国罪处死他们时,他说:“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否则就会一个个被吊死。” 这句话给紧张的会议气氛里带来几分笑声。</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独立宫不仅是庄严的历史舞台,也有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上图这张桌子上还摆着一根拐仗,正好身旁有一位工作人员,便私下小声询问:当年拐仗是放在桌上?他没有明确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别看这间房子不大,却见证了美国从殖民地走向独立、从争论走向共识的整个过程,也留下了许多生动的人性瞬间……</p><p class="ql-block"> 因为独立宫是美国的世界遗产地,参观必须通过导览团,讲解员会在这两个房间里分别介绍殖民政府与独立建国的转折,分享当年的一些情况,时长2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宫的二楼.当年主要用作储藏、会议和兵营用途,并非政治核心区域,参观者止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宫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独立宫西翼展厅,展示的是美国建国时期最重要的“基础文件”原件或早期版本,因此被称为 “伟大基础展览“ (Great Essentials Exhibit)。</p> <p class="ql-block"> 展出内容包括:《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邦联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和《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这些文献和物件被视为建国时期的“基础要件”,展览也探讨它们在国家建构、政治理念上的象征意义。它与独立宫本体是同一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相当于是独立宫的“文件展览厅。</p> <p class="ql-block"> 《费城,革命之城》之展将带着游客探索当年这段动荡的时期,深入了解18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80年代费城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历史信件、报纸、地图、版画、漫画、物品和文物,这些故事展现了革命性变革并非一蹴而起。 </p><p class="ql-block"> 在独立战争前夕,费城是英属北美最大的城市。随着移民潮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费城人口不断增长,约有3万人。它位于特拉华河畔,地理位置优越,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这座城市熙熙攘攘,汇聚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群。随着殖民地对英国的不满日益加剧,费城成为大陆会议的总部和战争期间的权力中心。在动荡的时期,这座城市依然充满反差——从商业繁荣、机遇无限到物质匮乏、不平等,这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其居民反映了这个新兴国家内部的复杂性和分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幅地图出版于费城作为美国首都时期,以彩色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城市向南北的发展历程。地图上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例如北美银行,当时刚刚竣工。地图展现了战后这座城市持续不断的市政和城市发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谨以此图献给费城市民……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图,谨以此图敬献……由 P. C. Varlé 勘测,Robert Scot 雕刻,费城,约1796 年。</span></p> <p class="ql-block"> 城市发展,动荡加剧一 18世纪60年代,费城的地域面积虽小,但其文化和经济影响力却举足轻重。它是北美重要的港口和枢纽,连接着来自乡村地区的商品和来自欧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进口商品。这座城市也是工艺和学术的中心,拥有强大的商人和贸易阶层,占据着社会顶层,以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中产阶级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士群体,包括印刷工和工匠。英国议会不断加征的税收和限制措施直接影响了费城多元化的人口结构。费城乃至整个殖民地的民众不满情绪引发了政治组织、暴力冲突,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然而,人们对这场冲突的看法并非片面,而且要获得忠诚也并非易事。</p> <p class="ql-block"> 费城人及其邻居一 独立战争几乎影响了费城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同社区对其影响的感受却不尽相同。这座城市多元多元,社会和经济也呈现出分裂的态势。费城居住着不同种族的奴隶和仆人,其中包括不断增长的自由黑人人口和众多移民社区。虽然大多数市民讲英语,但相当一部分讲法语和德语的社区意味着战时交流往往使用多种语言。许多地区的原住民被迫离开家园,并定期派代表团前往费城,讨论土地、贸易以及他们与正在展开的冲突的关系。尽管费城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宗教避风港,但战争削弱了国会的包容性,也破坏了一些宗教社区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 下面橱柜里展示的是一张化学讲座入场券,为本杰明·拉什博士和德·彭伯顿印刷。詹姆斯·哈钦森,费城,1772年和1790年。纸上雕刻、模版印刷和凸版印刷油墨… 费城学院(后来的费城大学)建立了北美第一所医学院,并借此巩固了费城作为科学和学习中心的声誉。这些医学讲座入场券属于曾在该学院接受培训的詹姆斯·哈钦森博士。战争期间,哈钦森担任外科医生,并为大陆军士兵接种天花疫苗。晚年,他回到学校任教,并在美国哲学学会任教。彭伯顿捐赠。左下面展出的:春季柳叶刀可能是德国制造,约1890年1800年。黄铜、钢、皮盒。</p><p class="ql-block"> 美国哲学圣器,放血杯(右)可能产于美国,约1800年。镀锡铁皮,天鹅法斯特科基金会提供。</p><p class="ql-block"> 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技术,被认为可以清除体内的杂质。在18世纪的医学中,它被用于治疗民用和军用疾病和伤病。一种小而锋利的工具,例如这支弹簧刺血针,被用来切开病人的静脉,放出血液。放血杯则用来产生吸力,将血液从病人皮肤上的浅切口中吸出。费城医生本杰明·拉什博士是医学放血疗法的坚定倡导者。</p> <p class="ql-block"> 《宾夕法尼亚日报及周刊广告》一由威廉和托马斯·布拉德福德印刷和销售,费城,1775年5月24日。凸版印刷油墨,纸张印刷。费城曾是印刷和出版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份流行报纸的背面,上面密密麻麻地刊登着各种广告,从牙买加朗姆酒到马鞍匠的作品,还有招募新移民仆人的职位和对逃亡奴隶的奖励。这些广告揭示了商品、服务和人员是如何被当作商品对待的。美国哲学学会(提供)</p> <p class="ql-block"> 宾夕法尼亚州四十先令纸币,美国彩票,三等和一等,分别由J. Mease和Owen Biddle签名,费城,177b-1778.</p><p class="ql-block"> 大陆货币,三分之二美元、三美元、七美元和两美元纸币,印于费城Tall and Sellers,1776-1779年.凸版印刷油墨(含铁胆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含Mantecep油墨)</p><p class="ql-block"> 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国会发行了*大陆美元*。这种新货币其设计功能类似于信用票据,之后可以兑换成西班牙银元,“或等值的黄金或白银”。为了筹集更多资金,国会创建了一个彩票系统,但基本上没有成功。许多公民对大陆银元心存疑虑。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通货膨胀使这种货币严重贬值,以至于它与一句流行语联系在一起:“一文不值一枚大陆银元”。</p><p class="ql-block"> 下面两枚硬币:西班牙银元(左下)1758年,墨西哥城铸造,费迪南六世统治时期,材质:银,收藏于天鹅历史基金会。英国玫瑰几尼金币(右下)1777年,英国铸造,乔治三世统治时期,材质:金,收藏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雷丁公共博物馆,馆藏购入。</p> <p class="ql-block"> 宾夕法尼亚州四十先令纸币,由霍尔和塞勒斯印刷,费城,1776年。凸版印刷油墨印于纸上。</p><p class="ql-block"> 十三个殖民地(以及后来的各州)发行纸币,但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银行体系。虽然费城也使用其他殖民地和各州的货币,但这些货币的价值不稳定,差异很大。美国哲学学会,莫里斯·杜安捐赠</p> <p class="ql-block"> 天秤(秤),18世纪上半叶,费城制造,制作者:彼得·斯特雷奇(Peter Stretch),材质:黄铜铅、熟铁、栗木和低调纸。娜奥米·温德信托,伍德福德大厦(Naomi Wind Trust,Woodford Mansion)收藏。</p><p class="ql-block"> 在殖民时期的北美,各种不同的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反映了当时活跃的国际贸易网络。殖民地并不被允许自行铸造金属硬币,因此人们大量依赖从海外输入的货币。其中,西班牙银元(又称“八里亚尔币”,Piece of Eight) 是使用最广、信誉最高的货币。与此同时,以物易物仍是当地获取商品和服务的常见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交易过程中,天平被用来称量不同金属货币的重量,帮助买卖双方比较汇率并确定币值,确保公平交易。</p> <p class="ql-block"> 高脚座钟,产地费城,约1750年。由胡桃木、桃花心木、橡木、黄铜、玻璃和银制做。这款精美的“祖母”式钟比流行的“祖父”式钟更小巧。钟表由当地钟表匠爱德华·达菲尔德制作,木质钟身则由一位以细木工闻名的家具工匠打造。它可能曾属于达菲尔德的密友本杰明·富兰克林,并摆放在他家中的图书馆里。美国哲学学会提供</p> <p class="ql-block"> 咖啡壶、奶精罐和糖罐,由小约瑟夫·理查森制作,费城,约1777年,纯银,木质。这套刻有字母的饮料用具曾属于宾夕法尼亚州民兵、政治家,后来成为州长的约瑟夫·希斯特。银器价格不菲,这套餐具彰显了他的精英地位。它的制造者小理查森出身于一个著名的银匠家族。精致的珠饰和壶盖上的瓮形饰物是新古典主义装饰的典型特征,这种装饰风格很快就与这个新兴国家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英国茶具, 考利陶瓷厂,英国,1780年</p> <p class="ql-block"> 包含基督教历法的一本小册子,印刷者不详,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1780年。活版印刷,黑色和红色墨水印刷,装订成册。</p><p class="ql-block"> 这本小型年鉴包含一个包含天气和天文数据的日历。它经过精心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其犹太主人——希伯来历554年用单独剪下的数字粘贴在扉页上。额外的日历页面用希伯来语注释,展示了印刷品如何适应日益多样化的人口。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基斯拉克特藏、珍本及手稿中心。</p> <p class="ql-block"> 费城作为大陆会议所在地,其在战时的地位和象征意义非凡。多场关键战役都发生在费城附近,费城本身也曾在1777年至1778年间被英军占领,导致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由乔治·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迅速组织起这支大多未经训练的部队,并积极争取并经常强迫殖民地各地的年轻人参军。与此同时,英军对费城长达九个月的占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费城人逃往大陆军控制的地区,而另一些人则前往英国或加入了英国军队。那些在费城被占领期间留下的人为了生存,被迫压抑或改变自己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火枪,亨利·沃伊特制造,费城,1776年。胡桃木、铁、钢、黄铜,美国革命博物馆借展。</p> <p class="ql-block"> 《野战狩猎团和埃尔布亲王步兵团》一作者不详,时间大约1784年,纸上水彩画,用石墨和墨水。英国雇佣了德国雇佣兵协助英国军队。这些士兵大多来自黑森-卡塞尔或黑森-哈瑙,被称为“黑森人”。埃尔布亲王步兵团是参与日耳曼敦战役(1777年10月4日)的众多部队之一。身着独特绿色外套和深红色饰边的野战猎兵团(Feldjägerkorps,又称野战猎人团)也参与了这场战役。黑森人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费城及其周边地区长期居民和新近从德国移民的生活。来源宾夕法尼亚历史学会。</p> <p class="ql-block"> 上下这两本日记。其中记录了暴乱中的场景和一些往事:“把他们送到300英里外的地方°,他们的妻子们……连魔鬼几乎都不可能听到……更不用说保护他们了。被……被雇佣的士兵强行……”</p><p class="ql-block"> 一本日记,1777年9月9日至10日,作者:伊丽莎白·桑德威斯·德林克.费城。1773年5月22日至1777年10月16日铁胆墨水纸本,装订本</p><p class="ql-block"> 另一本日记,1777年9月13日,作者:莎拉·洛根·费舍尔。费城,1777年3月1日至1777年9月24日以及海鸥墨水纸本,装订本。“这场暴乱震惊了费城庞大的贵格会社区……” 伊丽莎白.德威斯·德林克和莎拉·洛根·费舍尔都记录了此事当时的混乱局面。</p> <p class="ql-block"> 在费城的独立宫及其周边的博物馆(主要是独立国家历史公园游客中心和附近的展馆,包括 “革命城市(Revolutionary City)”展览区),展出了不少18世纪美国独立时期的 印刷品、文献、票据和钱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由钟</p><p class="ql-block"> 自由钟最初悬挂在独立宫塔楼,19世纪中期因裂痕加大,1846年最后一次敲响后便被移下,此后一直安放在独立宫内的展厅中供公众参观。1976年美国建国二百周年时,自由钟被移至独立宫对面的玻璃展馆(Liberty Bell Pavilion),2003年又迁入如今的自由钟中心(Liberty Bell Center),室内有长廊展区,自由钟将在此被永久展示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 自由钟长廊的展览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这口钟从殖民时期的议会钟,逐渐成为美国自由象征的历史。展览首先介绍18世纪费城的社会背景与自由钟的铸造过程,以及它在1750年代出现裂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各展板与文物展示了自由钟在19世纪被废奴运动赋予“自由”意义的过程,钟上铭刻的圣经句子成为争取解放的象征。随后,展览讲述了自由钟在全国巡回展出的经历,让它的象征力量传播到美国各地。近代以来,自由钟也成为民权、平权等社会运动的重要标志,见证了美国追求自由与公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长廊的尽头陈列着自由钟本体,透过玻璃可远望独立宫,这一幕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由精神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真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自由钟的裂缝是它最著名的标志,也有几段历史故事。最初的钟于1752年从伦敦运到费城,首次试鸣时就因金属收缩开裂。当地铸钟匠约翰·帕斯(John Pass)和约翰·斯托(John Stow)重新熔铸了钟两次,1753年完成修复。修复后的钟仍在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钟体因频繁敲响逐渐产生应力和微裂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期,自由钟的裂缝扩大,1846年它在庆祝乔治·华盛顿诞辰时的最后一次敲响中彻底裂开,从此停止敲响。裂缝虽使钟无法发声,却成为象征意义的核心——正如铭文所言,“宣告自由”,裂缝反而让这口钟显得更加独特,成为美国自由与坚韧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宫门前,乔治. 华盛顿雕像</p> <p class="ql-block"> 这座独立宫附近的历史建筑,看起来是典型的18世纪晚期乔治亚风格建筑。建筑正面有红砖墙、白色石柱和柱顶雕塑,非常典型的殖民地时期公共建筑风格。门上方的雕像似乎是本杰明·富兰克林(B. Franklin),这也符合独立公园区域内对美国开国元勋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独立公园,一年中有几次大的庆祝活动。独立日(7月4日)是全年最热闹、最具历史氛围的节日。当天,城市各处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清晨,人们会聚集在独立宫前参加升旗仪式和纪念典礼,演员们身着18世纪服饰,重现《独立宣言》宣读的历史场景,伴随着鼓声与号角声,气氛庄严而热烈。街头会有游行队伍穿过历史街区,军乐队、花车和民众载歌载舞,展现节日的喜庆。博物馆和历史遗址通常免费开放,提供特别导览与互动活动,让参观者深入了解美国建国的故事。傍晚,宾夕法尼亚大道上举行大型音乐会,聚集来自各地的表演者,高潮则是在夜幕降临后,璀璨的烟花点亮天空,在独立宫和自由钟的映衬下,象征着自由与独立的精神,成为节日最难忘的时刻。</p><p class="ql-block">(下图是John Barry, 爱尔兰裔美国海军准将,美国海军之父,为纪念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以及建立美国海军中作出巨大贡献而修建的手持佩剑和望远镜的巨大雕像,树立于独立广场。)</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大约40年前,1986年在美国建国210周年夏季的一个周末,与老公的几位同事和朋友第一次来费城看自由钟。当时公园里有不少穿着18世纪末服装的工作人员,不少景点还有表演活动,整个广场很有时代感……</p><p class="ql-block"> 明年将是美国建国250年的大庆,那时这里一定会有更热闹的庆祝活动,也许整个费城市区都会“沸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 费城费尔蒙特公园(Fairmount Park)</p><p class="ql-block"> 费城除了独立国家历史公园外,费城艺术博物馆及宾大博物馆等均是美国有名的博物馆,我们曾多次来这里参观游玩,但前往费尔蒙特公园却是第一次(下面照片是公园大门)。</p><p class="ql-block"> 这座公园是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一美国立国百年来的一次“全球亮相”的地方,它展示了美国的工业实力、推动了科技与文化交流,也留下了至今仍可参观的重要城市遗产。</p><p class="ql-block"> 19 世纪中期,美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南北战争。到 1870 年代,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美国希望通过世博会,展示自己的科技与文化实力。1876 年正好是美国建国百年,因此选择在独立宣言签署地—费城举办纪念活动和国际博览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届正式的世界博览会,也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展览之一。</p> <p class="ql-block"> 1876年,美国历经近10年各方面的准备.在费尔蒙特公园內,新建大、小展馆和建筑物超过 200 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览占地总面积约 115 公顷(285 英亩),</span>其中 5 座为主展馆,分别用于展示不同主题:</p><p class="ql-block"> 1. 主展馆 (Main Exhibition Building),世界上当时最大单一建筑,钢结构,长约 480 米,展出世界各国的工业品和机械。</p><p class="ql-block"> 2.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机械馆 (</span>Machinery Hall),展示最先进的蒸汽机、电报机、缝纫机、农业机械等。</p><p class="ql-block"> 3. <span style="font-size:18px;">农业馆(</span>Agricultural Hall)展示美国和各国的农产品与技术。</p><p class="ql-block"> 4.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园艺馆 (</span>Horticultural Hall),温室式建筑,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p><p class="ql-block"> 5.纪念大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Memorial Hall)</span>石造永久建筑,用于展示艺术品(绘画、雕塑等),是现今仍然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主馆(见当年的版画)。</p> <p class="ql-block"> 美国独立百年纪念世博会不仅为大清国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对当年的留美幼童来说这也是百年不遇的学习机会(详见本人“留美幼童往事八” 的美篇)。为扩大留美教育计划的影响,向清政府展示留美教育计划的成功,容闳通过康州教育局把留美幼童的绘画、文章、学生绘制的地图样本和工程草图送到世博会参展,幼童的作品获得了奖项评委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国《每日图片》报1876年8月31日的一篇文章报道世博会的文章中,附有一幅“康涅狄格州中国学生参观百年纪念展”的插画(见下图),这幅插画生动地记录了幼童参加世博会的场景,他们有时是“大队人马”集体出动,有时是三三两两“小组出动”。《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一位记者写道:“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充满阳光和聪明的神情,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在幼童即将结束参观的最后一天下午,世博会组委会主席邀请中国幼童参加了一个特别安排的活动(见上面插图底部的画和文字),在法官厅,专程前来世博会参观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见下面的照片)接见了留美幼童一行,格兰特将军非常友善地与中国幼童一一握手并互致问候。接见结束后,大家聚集在一个大房间里,听取了康州州长,时任世博会百年纪念组委会主席约瑟夫•罗斯韦尔•霍利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在世博会上,一些名教授为增进教学经验还自愿为这些幼童做导游和开讲座,幼童们每天早上从九点踏进展览厅,直到下午五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三天的参观学习使幼童们“经风雨,见世面”,眼界大开,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幸观赏来自祖国的藏品使他们倍感自豪,亲身参观世博会犹如既行 “千”里路”又如阅“万”卷书⋯⋯</p><p class="ql-block"> 世博会之旅让他们真正置身于见世面长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小小年纪就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不仅走出国门而且被视为中国“新一代”的代表亮相于世界大舞台。原本对日本和中国参展物品,认为是先进和落后对比的褒贬不一的媒体,也开始换了“腔调”……幼童本是来参观展览的,却发现自己的行为举止,也成为世博会的“活展品”。</p><p class="ql-block"> 中国代表团的李圭在其《环游地球新录》-书中,不仅大赞幼童在美学习成果(学习展品)和行为表现,还提到自己的英文翻译称赞:幼童在美两年学习足抵在香港学习五年……李圭还考了一些年长孩子的儒家思想,李圭对他们的回答评价:“言皆简㨗有理,心甚爱之。西学所适,正未可量”。能亲临世博会的幼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个感慨万千,</span>大赞博览会:“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行之,又能联各国交谊,益处甚大”。</p><p class="ql-block">下图李圭<span style="font-size:18px;">《环游地球新录》</span></p> <p class="ql-block"> 费城百年世博会的纪念厅(Memorial Hall)建于1876年,位于费尔蒙特公园内,是为庆祝美国独立一百周年而兴建的重要永久性展馆。</p><p class="ql-block"> 整座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外墙以灰色花岗石砌成,气势庄重典雅;中央耸立着高达约46米的巨大穹顶,成为当时费城的城市地标。纪念厅平面呈对称布局,内部设有宽阔的展览大厅和精美的装饰,象征艺术与工业的结合。世博会期间,这里主要用于艺术与工业展览,是唯一一座按照长期使用标准建造的展馆。世博会结束后,纪念厅一度成为宾夕法尼亚美术博物馆的所在地,后来经过修复改建,现为儿童探索博物馆(Please Touch Museum),并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末的辉煌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建筑师是工程师赫尔曼·J·施瓦茨曼(Herman J. Schwarzmann),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Beaux-Arts / Neoclassical)。</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1,宏伟的穹顶(Dome),建筑中央有一个高约 150英尺(约46米) 的巨大穹顶,是当时费城天际线最醒目的地标之一。穹顶采用铁与玻璃结构,内部以精美的壁画与雕饰装饰,象征国家的进步与团结。2. 对称式布局,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强调轴线对称与宏伟尺度,典型的新古典主义规划。中央大厅四向展开廊道与展厅,每个展厅都对应不同类别的展览(如绘画、雕塑、装饰艺术等)。3. 石材与铁结构.结合外墙采用宾夕法尼亚本地的灰色花岗石建造,象征庄严与永久纪念。内部则结合了当时先进的铸铁与钢梁结构,体现工业进步精神。</p> <p class="ql-block"> 还有外部雕塑与装饰:建筑四周设有丰富的雕塑与浮雕,包括象征自由、进步、艺术与工业的女神像与寓言人物。据说,穹顶顶部原先有一尊大型青铜雕像,象征“进步”(Progress),是当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纪念厅的设计兼具纪念碑性与展览功能性,象征:美国独立百年的历史积淀,工业与艺术结合的现代国家理想和费城作为“美国诞生地”的城市荣耀。 </p><p class="ql-block"> 它是1876年世博会期间规模第二大的建筑,仅次于主展馆(Main Exhibition Building,已拆除)。穹顶的高度和外形设计,后来对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893)和许多市政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自豪地站在当年祖父(120名留美幼童之一)和留美同窗首次亮相于“世界舞台”的地方拍照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