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介绍的自然之子:</p><p class="ql-block">长尾地鸫、白颈鸫、白头鹎、黄臀鹎</p> <p class="ql-block">20251004</p><p class="ql-block">黄臀鹎 早安 雀形目鹎科 </p><p class="ql-block">摄于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岭。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cm。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20251003</p><p class="ql-block">白头鹎 雀形目鹎科</p><p class="ql-block">摄于四川大学校园。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p> <p class="ql-block">20251002-周四</p><p class="ql-block">白颈鸫 雀形目鸫科 </p><p class="ql-block">摄于西藏吉隆县吉隆沟。体长23-28厘米。雄鸟通体黑色或褐黑色,颏、喉和一宽阔的颈圈白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纵纹;嘴橙黄色,眼圈黄色。雌鸟棕褐色,下体稍淡,颏、喉和颈圈灰白色。特征均甚显著,野外容易识别。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白颈鸫是一种高山森林灌丛鸟类,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2300-43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山上部云杉林和杜鹃灌丛为最适生境,冬季多下到山脚和邻近的山脚平原地带。</p> <p class="ql-block">20251001-星期三</p><p class="ql-block">长尾地鸫 雀形目鸫科 </p><p class="ql-block">摄于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岭。长尾地鸫在中国四川和云南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冷杉林和林线上面的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在西藏栖息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和灌丛地带;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多在高山杜鹃灌丛草地和林下灌丛和竹丛中活动,尤其喜欢活动在河谷沿岸地区的树丛和灌丛中。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食蜗牛、软体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