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乡愁快递,使命必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构建人类共同家园的无形纽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战火在世界多地肆虐,当核武阴云笼罩人类未来,当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地区冲突、人道主义灾难等传统与非传统挑战交织叠加,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除了“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硬实力威慑,还有什么更根本的力量能够凝聚人类共识,引领我们穿越迷雾?</p><p class="ql-block"> 答案或许就深藏在人类最原始、最普适的情感——乡愁之中。</p> <p class="ql-block"> “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古训早已道破天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当代智慧与之遥相呼应。战争能轰平城池,却炸不碎人心隔阂,更难让人心真正统一;硝烟留下的心理伤疤,唯有靠人心相通才能抚慰。在武器抗衡之外,无处不在的是人心所向这种无形武器。乡愁,正是这样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它能跨越种族与国界,连接起每一个漂泊的心灵。无论来自何方,去往何处,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灵家园叫“乡愁”,每个人都是乡愁故事的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一曲《一字乡愁》在海内外传唱,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它的共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一生万物”“万物互联”“万法归一”的深刻哲理。歌词中那十个“一”字,看似简单,却如一面面棱镜,将人类共通的情感折射出万千光彩:它是东南亚渔民归航时望见的渔火,是东欧矿工口袋里揣着的故乡泥土,是拉美歌手琴弦上流淌的故土旋律,更是战乱地区难民梦中“没有炸弹的村庄”——这无一不指向人类共通的精神原乡,藏着每个人对家园最纯粹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一生万物”,是乡愁对文明多样性的温柔包容。从东亚庭院里爬满青苔的石阶,到中亚草原上随风飘荡的牧歌;从欧洲古城蜿蜒的石板路,到非洲部落热闹的篝火舞;从北美森林里染红天际的枫叶,到南美雨林里清脆的鸟鸣——每一种乡愁,都是一个文明独有的记忆密码。乡愁从“一”字出发,不强求“整齐划一”,反而以“各美其美”的情感光谱,让不同文明的记忆得以保存、得以绽放,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浇灌出绚烂的色彩,这正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万物互联”,是乡愁打破隔阂、连接人心的独特力量。一首思乡情歌之所以能跨越山海引发共鸣,正因乡愁的本质是“连接的艺术”:短视频里的家乡烟火,让异国友人看懂“团圆”的重量;跨境书信中的乡愁絮语,让陌生心灵读懂“牵挂”的温度;国际文化展上的乡土展品,让不同民族读懂“记忆”“愿望”的价值。所有孤立的乡愁故事,从来都不是“孤岛”,而是人类共同情感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当西方人理解了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当东方人共情了非洲人对部落图腾的敬畏,对立的坚冰便会消融,零和博弈的思维便会被“共生共赢”替代——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朴素的情感基础,指引我们从对抗走向共生。</p> <p class="ql-block"> 而“万法归一”的智慧,在当下的全球困局中更显珍贵。无论乡愁的载体是一碗热汤、一首老歌,还是一张旧照,其内核终究归于对和平、安宁与归属的共同渴望:是乌克兰母亲不想孩子在战火中惊醒的期盼,是非洲牧民希望草原不再干旱的祈祷,是海外游子能随时踏上回家之路的心愿。这种渴望,超越了种族、国界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土壤。乡愁歌曲的传唱,正是对这份“归一”的生动诠释——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共享同一个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讲好乡愁故事,便是搭建人类心灵相通的第一座桥。从云南古村落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到乌克兰平原上向阳生长的向日葵田;从亚马逊河畔印第安人传唱的古老歌谣,到撒哈拉边缘骆驼商队的清脆铃声;从阿富汗女孩画笔下“没有硝烟的家乡”,到冰岛渔民讲述的“与极光相伴的童年”——每一个乡愁故事,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遗产,值得被倾听、被理解、被珍视。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听他人讲述“心中的故乡”,便是在主动拆除心灵的围墙,为文明对话埋下种子。</p><p class="ql-block"> 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需要具象的情感载体。乡愁,正是这样的载体:它不分东西、无论南北,藏在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深处;它既承载着“各美其美”的文明差异,又蕴含着“美美与共”的共通价值。当我们以乡愁为纽带,便能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分歧”走向“共识”,从“毁灭性的博弈”走向“建设性的合作”,让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促进心灵契合,共建人类共同家园,更需要我们主动传递乡愁的温暖和希望——这便是“乡愁快递,使命必达”的真谛。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份具体的行动攻略:是为海外游子搭建“云端寻根”的平台,是让战乱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讲述“心中的家乡”,是在不同文明间搭建“乡愁交流”的桥梁。它要求我们在差异中寻找共通,在多元中构建一体,让每一份乡愁都能抵达远方,让每一份渴望都能被看见。</p><p class="ql-block"> 面对人类生死存亡的考验,我们需要“东风快递”守护和平的底线,更需要“乡愁快递”搭建心灵的防线:前者以硬实力确保“人类不被毁灭”,后者以软实力推动“人类共同建设”。乡愁这柄“无形武器”,不是用来对抗的,而是用来连接的;不是用来割裂的,而是用来凝聚的。事实证明,从最朴素的乡愁出发,经由“一生万物”的文明多彩、“万物互联”的情感交织,最终抵达“万法归一”的人类共识,这条心灵之路,正是化解纷争、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路。</p><p class="ql-block"> 乡愁快递,使命必达。这使命,是化解干戈为玉帛的东方智慧,是避免毁灭、推进发展的担当,更是达成共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久希望。让我们共同讲好乡愁故事,让“一生万物、万物互联、万物归一”的古老智慧,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路,在乡愁的共情中、在心灵的契合中,共同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瑽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