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决定去绿心公园走一走。刚踏入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几棵高大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向我招手。远处,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自然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我们沿着小道缓缓前行,脚步轻快,心情也随着周围的景色变得愈发轻松。</p> <p class="ql-block"> 我们自驾在明媚的阳光下,来到北京市通州区绿心公园游览,今天计划是先到绿心公园转转,然后提前预约了大运河博物馆的看·见殷商展览。我们停好车从绿心公园西门入园。通蕖桥</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上码头岸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过河桥</p> <p class="ql-block"> 这里离大运河博物馆很近</p> <p class="ql-block"> 东方化工厂原址</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走,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圆形石雕,石雕上布满了复杂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故事。石雕周围种植着整齐的花卉和树木,红的花、绿的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我站在石雕前,感受着它散发出的庄重与历史感,仿佛能听到它在低语,讲述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走,来到通蒲桥上远望,过桥后一直往前走,来到大运河博物馆外围入口。</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运河博物馆大厅内,大屏上是通州大运河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看见·殷商展</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商,“上可追溯至夏,下可延续至周”在早期中华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更是上承</p><p class="ql-block"> 自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历经17世31王,持续500余年。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使得人们逐渐看到,殷商时期不仅是中国青铜时代文明的顶峰,更是上承一千余年四方文明融汇之趋势,下启三千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对以后数千年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在展览入口处,我看到了一块小型陶制人头像,它放置在红色展台上,造型简洁,面部特征明显,整体色调偏黄,透出一种古朴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陶人·商·安阳殷墟遗址豫北纱厂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了一个展览区域,展板上写着大字标题“有册有典”,旁边还有英文翻译“WITHARCHIVESANDNARRATIVES”。展板下方详细介绍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商朝、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历史。我驻足阅读,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心中不禁对这段古老文明产生了更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幅“商王世系”的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海报背景是红黑交织的线条,用白色和黑色文字标注了“商王世系”,整体设计简洁却富有历史感。我站在海报前,脑海中浮现出商朝的宫廷场景,那些王位更替、权力斗争仿佛就在眼前上演。</p> <p class="ql-block"> 深入展览区,我看到了一个名为“洹滨之殷”的展览标志。背景是红色的,上面有密集的红色文字图案,右侧竖排写着“洹滨之殷”,左侧是英文介绍。背景中隐约可见博物馆内的展览柜和展品,仿佛在邀请我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圆鼎·商·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在展柜中,我看到了一件古老的陶罐,它表面粗糙,呈现出灰白色,形状圆润,放置在红色展台上。背景较暗,突显出陶罐的质感和历史感。我凝视着它,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岁月痕迹,它曾见证过多少商朝人的生活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陶水管·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铜觚·商·2017年安阳殷墟遗址新都汇M114出土。</p><p class="ql-block"> 蕉叶纹铜觚·商·2009年安阳殷墟遗址宜家苑M20出土。</p><p class="ql-block"> 铜尊·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109出土。</p><p class="ql-block">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铜爵·商·2001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花园M8出土。</p><p class="ql-block"> 铜爵·商·2018年安阳殷墟遗址中华路北段M48出土。</p><p class="ql-block">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 夹砂红陶熔铸坩埚·商·拨交 安阳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旁边是一幅“青铜高峰”的海报,背景是绿色和黑色的汉字,用白色和黑色文字标注了“青铜高峰”,旁边还有一张青铜器的图片。我被这幅海报深深吸引,它不仅展示了青铜文化的辉煌,也让我对商朝的工艺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青铜斝·商·1990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M160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司qiao母铜方壶·商·1976年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三件青铜器摆放在透明的展示台上,背景为红色,左侧的器物最大,中间次之,右侧最小。它们表面有复杂的纹饰,顶部呈三角形,底部有圆柱形支撑。我走近细看,每一件都精美绝伦,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散发出的神秘力量。</p><p class="ql-block"> 铜铙·商·1990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M160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件形状类似小房子的青铜器吸引了我的目光。它表面有对称的兽面图案,整体呈现出古朴的风貌,放置在红色展台上。我站在它面前,仿佛能听到远古的祭祀声回荡在耳边,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庄严与肃穆。</p><p class="ql-block"> 铜方彝·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商·传1934年在河南安阳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鸮尊·商·1976年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进入第二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块展板,上面用中英文写着“居中衍大”和“CENTERED AND EXPANDING”,背景是古代地图,旁边有文字说明,整体色调偏暗,突显出历史的厚重感。我仔细阅读,了解到商朝在地理和文化上的扩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铜兽首刀·商·2000年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马首铜刀·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铜钺·商·2000年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展柜中还陈列着一把古铜色的古代武器,刀柄上装饰有绿色的玉饰,刀身表面有明显的锈迹。它静静地躺在白色展台上,背景为红色,仿佛在诉说着战争与权力的故事。我凝视着它,仿佛能感受到它曾经的锋芒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戈形器·商·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旁边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整体呈长方形,顶部有复杂的雕刻图案,中间有一个方形的空洞,底部平整。它放置在白色底座上,背景是红色幕布,显得格外庄重。我被它的工艺之美所震撼,想象着它曾属于哪位贵族,又见证了怎样的仪式与典礼。</p><p class="ql-block"> 玉调色板·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王陵区祭祀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陶三耳鬲·商·1972年安阳殷墟遗址小屯西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陶鬲形猪首盖盉·商·2010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大道M78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玉野猪首·商·1989年安阳殷墟遗址大司空M90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玉龟·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老六庄M47出土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 青铜斧、青铜刀·商·拔交</p><p class="ql-block"> 青铜锛·商·采集</p><p class="ql-block"> 青铜凿·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一块展板上写着“式范后世”,旁边有英文“A MODEL FOR POSTERITY”,还有一幅古代人物的插图和关于商朝对后世影响的文字说明。我驻足阅读,了解到商朝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影响了周朝,也在文化与宗教上留下了深远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铜钺·商·1965年青州市苏埠屯遗址1号商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在展柜中,我看到了一件方形的青铜鼎,有三个支撑腿,表面同样装饰有对称的兽面图案。它放置在红色展台上,背景模糊,突显出器物的细节。我站在它面前,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祭祀之重,它曾是沟通人神的重要媒介。</p><p class="ql-block"> 举方鼎·商·1957年长清小屯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饮食器</p> <p class="ql-block"> 青铜带鋬觚形器·商·2014年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M17出土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了一件青铜编钟,形状为筒状,表面装饰有复杂的几何纹饰和兽面图案。它放置在透明的支架上,背景模糊,突显出器物的细节。我想象着它被敲响时的声音,那悠扬的钟声仿佛穿越千年,回荡在耳边。</p><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铜铙·商·征集 湖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青铜胄·商·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蝉纹青铜大刀·商·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癸举”铜提梁卣·商·1963年湖南宁乡炭河里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青铜贯耳壶·商·2021年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出土 汨罗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商·2021年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出土 汨罗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商·1959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龙形觥·商·同上</p> <p class="ql-block"> 石磬·商·1990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M160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看见殷墟展览现场</p> <p class="ql-block"> 甲骨载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学的发生始于何时,到今天尚不能做出可信的判定,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熟系统文字。截止目前,在已出土的约16万片甲骨上,发现单字约4500字,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约三分之二的字尚难以破解。</p> <p class="ql-block"> 卜甲·商·1991年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东地H3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刻辞卜骨·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同上</p> <p class="ql-block"> 卦符陶片·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同上</p> <p class="ql-block"> 陶头像·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同上</p> <p class="ql-block"> 龟甲·商·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青铜鹰形铃·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同上</p> <p class="ql-block"> 玉刀·商·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村亚长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看见殷墟展览现场</p> <p class="ql-block"> 《哪吒》影片中结界兽的武器元素来源:虎纹钺和商青铜锯齿镰形器</p> <p class="ql-block"> 虎纹钺·商·甘肃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青铜锯齿镰形器·西周早期·1980年陕西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 城固县张骞纪念馆藏</p> <p class="ql-block"> 《哪吒》影片中玉虚宫天元鼎元素:敦;变形虺纹铜敦·战国·移交 首都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殷墟麦渐,周原黍离。朝代更迭,人们每每发此兴亡之叹。从代商而起的周朝开始,商朝又被称为“殷”《左传》里第一次称商的故都为“殷墟”。这或许是周人灭商后用这些称谓的改变来强化政权更替的正当性。然而,在绵绵不绝、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王朝的更迭更是我们去认知中华文明连续性和整体面貌的一个个“截面”——感受百川入海,探秘其来有自!因此,看眼前的殷商,而能见文明是这样走来的!</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览区,我回头望了一眼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展区,心中充满敬意。这次绿心公园之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自然的美景,更让我走进了殷墟的历史深处,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俯瞰大运河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博物馆的一面墙承载了历史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天桥上,俯瞰展馆下的帆船</p> <p class="ql-block"> 来到地下层,看运河的流淌,运河漕运码头的繁忙。结束今天的参观游览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