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乐札记

石在自在

<p class="ql-block">  本人原本喜欢声乐,只是现在到处都是一些哼哼唧唧莫名其妙的滥觞,实在觉得无聊,于是就改而转向欣赏器乐曲。 </p><p class="ql-block"> 西方交响乐犹如超越性的存在,非常美妙,虽然听不大懂,却也喜欢听。 </p><p class="ql-block"> 近年以来,随着民族自信的提升,中国的民族交响乐发展得挺快,从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乐队结构在不断探索调整,演奏曲目不断创新,已经走上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阶段。 </p><p class="ql-block"> 在聆听中国的民族交响乐时,欣喜有加,思绪悠然,却也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p><p class="ql-block"> 但是平心而论,无论是乐队结构、乐曲表现力、抑或是曲目积累,尚觉得民族交响乐还是处于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也许正是处于一个蜕变的节点? </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网络上听到了一个民族交响乐队演奏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梁祝二胡协奏曲》,觉得这两个曲目可并不比那些西洋交响乐队演奏的效果弱,甚至还要更好一些。余以为,首先是这两个曲目主旋律原本就是脱胎于民族音乐,其次是那两位二胡演奏家(抱歉没有记住名讳)把二胡演奏提升到了惊人的程度。二胡的高把位原本难于把控,早期的二胡独奏曲中,在高把位上的演奏也大多都是在华彩乐章中略有表现。可如今那两位二胡演奏家在二胡的高把位上,演奏出了不亚于小提琴高音区的旋律音色呈现——这两位二胡演奏家已经出神入化地把二胡的演奏技艺提高到了一个神奇的程度。 </p><p class="ql-block"> 余韵悠悠,那两位二胡演奏家的演奏水平之高甚至很难想象,令人惊叹。回想在百年前,刘天华先生把戏曲伴奏所用的“嗡子”,开拓出了这个乐器独奏的一系列曲目,以及回望那时的演奏水平,那时的演奏曲式,现如今这一番演奏水平的飞跃,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p><p class="ql-block"> 二胡独奏曲从“光明行”、“空山鸟语”,经历了“江河水”、“战马奔腾”等一系列的现代创作集纳,已经形成了中国民族乐队的核心主奏担当,这在当年还真是无法想象。 </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中国民族交响乐队的发展好像正处于快速蜕变的一个关键阶段,由于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个性色彩都比较突出,它无法像西洋交响乐队那样具有相对比较中性的色彩多元呈现,具有比较普遍适应的乐曲表现力,所以,民族交响乐的演奏曲目,选择能够发挥民族交响乐特点的曲目就非常重要,恰比如刚刚听到的那两部作品《梁祝二胡协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其器乐表现力靠近原作,而且更加突出了西洋交响乐所没有的民族器乐色彩的独特美妙的表现力。 </p><p class="ql-block"> 听完民族交响乐《梁祝二胡协奏曲》与《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演奏,令人浮想联翩,也不揣浅陋,忍不住絮言两句,就教于诸位同好。 </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这些想法出发,斗胆动议:希望音乐家们先把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典的一些器乐曲、歌剧曲目改编成民族交响乐曲目,比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瑶族舞曲、山村变了样、赶集、《江姐》、《长征组歌》、《丝路花雨》等等。这些曲目主题深沉,旋律优美,已经具有成熟的艺术特质与曲式结构,在民间有广泛的听众群体。 </p><p class="ql-block"> 上述那些经典的中国器乐曲目,本身就已经具有比较完美的曲式结构,优美的主旋律呈现,中国特色的音乐表达,如果中国民族交响乐在原曲基础上生发开来,加以创造性的点化,将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艺术效果。 </p><p class="ql-block"> 中性表现力特点的强弱与个性表现力特点的强弱各有所长。中、西两种乐队的曲目选择,似也是需要扬长避短地加以睿智的遴选。 </p><p class="ql-block"> 二胡的低把位与高把位的音响度差别,原本就比较明显,尽管近年来演奏技艺突飞猛进,也还是尚需更加着意控制。 </p><p class="ql-block"> 现在乐队的主旋律担当——二胡的音色似乎还不够明亮,好像尚难以完全承担像西洋交响乐中小提琴的主奏担当。所以,在主旋律演奏部分,是否可以考虑加入高胡。高胡现在给人的印象是色彩性音色比较强烈,其实通过演奏手法的调整,它可以像二胡一样,也具有比较广阔的多重音色调控担当。 </p><p class="ql-block"> 扬琴的音色非常美妙,但是在乐队中的音量好像偏弱,是否可以考虑加大扬琴的音量? </p><p class="ql-block"> 弹拨乐在乐队的编成好像多了一些,尤其是小阮和中阮的数量好像偏多了一些。西式竖琴似也无必要加入,有箜篌即可。 </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乐队中尽可能突出民族乐器音色,建议可以考虑加入马头琴,低音部有大提琴即可,好像也无须加入低音提琴。 </p><p class="ql-block"> 民族交响乐的发展自有自己的独特路径,从西洋交响乐的窠臼中大胆走出来,开拓思路,不断微调,就一定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p><p class="ql-block"> 在弘扬中华文明的建设中,中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方兴未艾,具有非常广阔辉煌的前景,这个历史性的课题将由这一代民族音乐家们来开拓承担。 </p><p class="ql-block"> 此议乃听众建言,外行斗胆而议,也只是希望中国的民族音乐家们开拓前行,更加卓有建树。 </p><p class="ql-block"> 如今国运兴盛,更期待礼乐同兴,钟鼎齐鸣。 </p><p class="ql-block"> 此文初稿写完后,过了几天,手机视频推送了很多二胡演奏家的独奏曲目,风华各异,却个个惊人,直令我更是目瞪口呆,惊叹无语,却原来二胡演奏家们群星荟萃,已经是整体超越了。 </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又看到彭加木老师指挥的三个中央级别的民族乐团演奏的“瑶族舞曲”,那个起首的序曲就是由二胡首席用高胡演奏,非常贴切,非常好听。 </p><p class="ql-block"> 再看自己这篇拙文,觉得外行就是外行,还是住嘴比较好。本想把当初的有些建言想法删去,却也觉得听众就是听众,七嘴八舌地说说外行听众印象也未尝不是一乐,姑且露怯存疑也好。且只盼望抛砖引玉,以后能欣赏到更加美妙的民族交响乐队的演奏。 </p><p class="ql-block"> 盛世昭然,韶乐继起,有凤来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