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光中的约克(英爱之二)

慧云

<p class="ql-block">  从剑桥大学出来,大巴北上约克郡,左手是“英国的脊梁”——奔宁山脉,右手是艾尔河。200多公里的车程,一路皆是美丽的英国乡村风光。太阳出来了,照耀着绵延的山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色的原野与</span>乡村的房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郡是英国最大的郡,著名的文化之乡,号称“上帝之郡”。拥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名人辈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英国国宝级雕塑家亨利·摩尔、著名航海探险家库克船长等都出生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郡分为北、西、东三个地区,对这里最初的认识来自勃朗特三姐妹,<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对《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更为钟爱,西</span>约克郡的豪渥斯就是三姐妹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5点多我们到达了位于福斯河与乌斯河交汇处的约克市。这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71年罗马人于此建城并设为下不列颠首府,后历经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统治,9世纪成为维京人核心区得名“约维克”,中世纪作为北英格兰行政中心,现在是约克郡首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span>见证了诸多影响英格兰历史的关键事件,如维京人统治、诺曼征服后的权力格局演变等。如果从‌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角度来看,约克类似我国的‌西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乔治六世曾经说过:“约克的历史,就是英格兰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的名字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要塞“埃伯拉肯”(Eboracum),后经盎格鲁-撒克逊人演变为“York”,再后来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传统地理名词。当我们听到“York”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美国纽约,而纽约之名却是源自约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664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夺取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将其献给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斯,为纪念公爵的封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York(</span>约克),英国人在“York”前加了“New”,成为“New York”。这种命名方式是殖民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新+旧地名”来标记海外领地的常见做法,如新泽西(New Jersey)、新奥尔良(New Orleans)等‌。中文译名的“New York”没有直译为“新约克”,而是音译为“纽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进约克市便看到灰色的城墙,这是英格兰保留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长达5公里,呈正方形,现存五座中世纪城门各有特色。约克城墙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中间历经多次修建:最早由罗马第9军团于公元71年始建,为土木结构;13世纪前后改建石墙;维京时代又加固成土堤木栅结构;再到诺曼征服时期增设护城河。最终留下了眼前这段历尽沧桑的城墙、城堡,成为英格兰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墙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登城口已关闭,无法登城一览,甚觉遗憾!想起了北京城。如果按照梁思成先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span>的构想,北京内、外39公里的城墙完整保留下来,而不是像今天只有1.5公里的遗址,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中国游客也许不会像今天这样艳羡约克老城了。</p><p class="ql-block"> 当初建造约克城墙是防御外敌的屏障,以约克大教堂为中心。既然登不上城墙,我们俩便赶忙跑向古城中的约克大教堂,以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那是英国最值得参观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街巷铺着鹅卵石,街道两边的商店和餐馆建筑古朴典雅,整个小城充满浓郁的中古气息,匆忙中却顾不得细细品赏,赶到教堂时那里刚刚做完礼拜,还没关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坐东朝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两座王冠似的双塔,中间是一座高72米的方塔。教堂</span>长约160米,宽68米,建筑平面接近于两个足球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夕阳给这座中世纪的建筑镀上一层金光,灿烂辉煌。它最初建于公元627年,全木结构,为给诺森比亚的埃德温国王的复活节洗礼而建,后在内战中焚毁。 1066年诺曼人占领约克后,于1080年始建诺曼式教堂,现在还存有基石与地下室当年的建筑遗迹。而今天看到的教堂主体是1220年动工的哥特式建筑,1470年竣工。500年后,1984年部分毁于火灾,再次修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大教堂是英国最大,同时也是整个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其正式名称为“约克圣彼得座堂和大都会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大教堂不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哥特式建筑的璀璨明珠”‌,其</span>历史底蕴与宗教地位亦赫赫有名,我们在太阳落山前匆匆赶来这里,的确不虚此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整座教堂以镁灰岩(一种乳白色的岩石)建造,融合早期英国式、装饰式和垂直哥特式风格,气势恢宏、工艺精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顶部的中央塔塔楼高约70米,相当于现代建筑的21层高楼,登顶可俯瞰约克全景,塔楼的建筑可追溯到1407年-1433年,站在塔楼下你能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宏伟庄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嵌在教堂西外墙上女王伊丽莎白的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外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壁龛里</span>原来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徒雕像</span>,在亨利八世发起的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中被砸毁了,他们视这些雕像为“天主教偶像崇拜”的象征,实际上这是一场宗教、政治权力的激烈博弈。我们看到的这些皆属劫后余生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各个厅殿精彩纷呈。东端采用垂直哥特式风格;中央塔装饰英格兰国王雕塑群;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制屋顶、仿石造外观,英格兰最宽的教堂中殿</span>和八边形的牧师会礼堂,是精雕细琢的装饰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举目四顾整座教堂一圈是各有特色雄伟且细腻的玻璃窗‌,共128扇。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源于公元1000年至1500年的欧洲中世纪,尤其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哥特式艺术风潮中,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约克大教堂最值得观赏的景观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1408年完成的圣母堂大东窗‌,其面积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约24米高、17米宽),由《创世纪》与《圣经》故事 100多个图景组合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纪彩绘玻璃窗。这种玻璃窗<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照明墙面的装饰”,使得教堂在黑暗中也能熠熠生辉。它的存在</span>充分展示了当时玻璃染色、切割、组合的绝妙工艺,并且以大面积玻璃支持一面墙壁的建筑功力也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北面的“五姊妹窗”是约克最悠久的玻璃窗,设计制作于1260年,以灰绿两色几何拼装法制成,是英国最大的灰色调、单色玻璃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教堂里朝南门看去门上方就是玫瑰窗。玫瑰窗是为了纪念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及都铎王朝的崛起</span>。战争发生在15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红玫瑰族徽的兰开斯特家族和有白玫瑰族徽的约克家族为争夺英格兰王位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两败俱伤的战争。直到多年后</span>白玫瑰家族流亡法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亨利·都铎</span>回国复仇,终于击败了约克家族,夺得王位。都铎就是亨利七世,他的孙女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了国王的都铎,迎娶了约克家的伊丽莎白,终于化干戈为玉帛,<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束了30多年的玫瑰战争,将</span>红白玫瑰图案融进了同一个族徽中,至今英国皇室的徽章还是红白玫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玫瑰窗”被誉为“哥特建筑的眼睛”。虽是玫瑰图形,但它以灿烂的蓝色与金色、红色绘成的图案,散发着绚丽的光芒,恍若浩瀚的月夜里星光闪烁,令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惊叹的是 1984年火灾后“玫瑰窗”的彩色玻璃严重开裂,但所有的碎块仍紧密相连不曾散落,此后花费了4年时间,采用传统工艺复原了其中世纪原貌‌。玫瑰窗的存续不仅体现了中世纪工艺的巅峰,更见证了英国历史的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西面的窗子呈心形图案,装饰着花饰镂空彩绘玻璃,因此被称为“约克之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外面看教堂西门中间的心形玻璃。这些玻璃窗不仅是艺术的制作,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块都映照着一个时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北耳堂外侧的</span>大教堂牧师会礼堂,也被称为八角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教堂建筑的精彩一笔。它建于13世纪末,</span>以八角形的空间结构、无中央立柱却支撑起复杂穹顶的建筑工艺著称。穹顶装饰着精美的彩绘图案,四周环绕着大面积的哥特式彩绘玻璃窗,是中世纪建筑技术与艺术美学的杰出融合,站在这里你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信仰与艺术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英格兰国王雕塑群建于15世纪的唱诗席屏风,上面是巨大的管风琴,下方两侧即是从威廉一世到亨利六世期间的15位国王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过《哈利波特》电影的朋友会认出,霍格沃茨大厅的拍摄地就在约克教堂大厅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约克大教堂内部纪念墙上的雕塑,塑像是为纪念约克郡轻步兵团第6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士兵而创作的天使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的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走入地下室,当初的罗马遗迹正是在这里被发现的。至今这里还保留着诺曼式建筑遗迹、罗马人与维京人历史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克大教堂不仅是建筑的奇迹也是历史与艺术的宝库,还是约克教区母堂,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德温的受洗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面塑有一尊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像,就是那位在公元330年决定将罗马的首都迁至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大帝。他坐于椅上,左手拄剑,右手搭在椅扶手上,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派。</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在约克大教堂旁边建一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像。这要追溯到</span>罗马时代,当时英格兰为罗马属地,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约克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最大成就之一便是将基督教合法化。公元313年,他与李锡尼乌斯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合法。这一决定结束了长达数世纪的宗教迫害,他本人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大教堂出来我们便去寻找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对角巷”,来英国之前受小孙女之托,先接受了阅读《哈利波特》的培训,然后带上她的“宝贝”来英国与“对角巷”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没怎么费事便找到了电影中的 “对角巷”,现实中的肉铺街。在古约克城的众多街道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即使在全英国,全欧洲,也算得上是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街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街头挂着一块牌子,介绍这条古老的街道曾在征服者英王威廉一世《末日审判书》中提到,此书相当于一部国家资源统计账本,书名源于古英语“Dom”意为“审计”,与宗教意义上的“末日审判”无关。肉铺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那时这里是屠夫和肉铺集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街道名称也源于中世纪词汇“Shamel”,由英文“货摊”“长凳”组合而成,后来逐渐演变为“Shambles”,特指肉铺集中的街道‌。历史上这里曾聚集26家屠户肉铺,至今悬挂肉钩的痕迹仍可于砖墙上看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持肉的新鲜,不让阳光直射肉摊,在设计时特意把道路留得窄窄的,街道中间还修有排水沟,用于排放屠宰后的污水,而两侧都铎王朝时期的木结构房屋都向中心倾斜,有人夸张地说,在街道最狭窄的地方,邻居之间可以从楼上的窗户跨街握手。 因此这条著名的肉铺街几乎全年照不到阳光。夏季来这里十分凉爽,我们来时正是冬季的黄昏,就有些阴凉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店铺里随处可见9¾的图标,它是《哈利波特》小说中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车站。现实中设置于英国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的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中间的第三个柱子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橱窗里这些接骨木、紫杉木的手杖是《哈利•波特》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巫师施法的</span>魔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虽是肉铺街,这里的许多独特景观却充满了童话色彩。因此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对角巷”的灵感来源。电影中小魔法师们买各种魔法道具和书籍的地方,正是比照这里设计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曾有一段描写海格带着哈利来到对角巷入口时,是用魔杖在红砖墙的第三行、第二块砖上轻敲三下,砖墙神奇地旋转分开形成一道拱门,这是最吸引孩子们的情节。虽然知道这里只是“对角巷”的灵感生发地,不是拍摄地,我们还是沿着小街一路慢慢走,细细看,当然不会发现哪一段红砖墙可以“旋转分开形成一道拱门”,倒是看到不少稀罕的景物,还有一行排着长队在等待着什么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行歪歪扭扭的队伍前行,一直走到一个关着门的店铺,还没开张就有这么多人排队,什么宝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原来是一家以手工制作独特约克鬼饰品闻名的商店,售卖各种各样的能给人带来好运的“小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街边一位一边仰起酒瓶痛饮,一边喷云吐雾的男子,不知他是最痛快的人?还是最痛苦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些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个性小店,还有几家值得探寻的古董店。再就是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商店,如“连名字都不能提的商店”,它涉及到“对角巷”灵感来源,仿佛是魔法世界的入口 ,让你感受到浓厚的中世纪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街口为小孙女的“宝贝”拍下了“对角巷”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0年肉铺街被谷歌地图评为“世界最美街道”,并因《哈利波特》电影的拍摄而享誉全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小街时,太阳的余晖已铺满西天,漫无目的地游逛在约克城的大街小巷,拍下了一些古城人物、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以为将这小城的历史风景尽收镜中了,回到家中再翻资料才发现居然漏掉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利福德塔,</span>这是约克城堡现存的主要遗迹之一,坐落于小山丘顶部。1068年,征服者威廉为镇压北方叛乱在此建造了木质堡垒。1190年,一些基督徒商人为了抵赖所欠的犹太银行家的债务,试图摧毁犹太社区,150名幸免于难的犹太人逃到克利福德塔,最终被迫在此自杀,木堡也被烧毁。13世纪中叶,亨利三世下令以石材重建,才有了今天的石质堡垒。后来这里还曾做过法院、监狱、造币局等。</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拍下的照片位置看,最近的时候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利福德塔仅隔一条马路,每次旅游总要留下一点儿遗憾,而这遗憾又成为旅程中记忆最深切的风景和永远的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约克是体味英伦生活的绝佳城市,处处透着英伦的精致和优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些大石块造起来的老屋、老桥、老城墙真是结实。历经数百年,遍体沧桑,写满故事,依旧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街小巷中不断看到一些小教堂。可见约克大教堂没有垄断约克人的精神生活,约克的包容性体现在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四方塔楼顶端像一顶顶巍峨的王冠。</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走到斯凯尔德盖特桥上看风景。</span>乌斯河将约克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大教堂和闹市区位于东岸,河上有几座桥梁连接着东西两岸。桥上行人匆匆、车辆往返,河水静静地流着。古老的中世纪建筑矗立在河流两岸,很有历史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一盏盏路灯亮起,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赶到利兹住宿,</span>再次集合于约克大教堂门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