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长假的闲暇时光,我重读《出师表》。泛黄的纸页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窗外红旗招展的节律竟与墨香中的历史心跳悄然共振。这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的表文,没有青铜铭文的森然威仪,亦无汉赋的繁丽雕饰,唯以最素朴的笔墨,在时光长河中刻下一颗滚烫不息的赤子之心。烛火摇曳处,字里行间的忠诚与担当穿越千年,映亮了今夜的家国星河。</p> <p class="ql-block">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表达其忠君爱国之情及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诸葛亮执笔时,蜀汉的天空正飘着冷雨。他在开篇便撕开粉饰的帷幕:“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没有文人的婉转修辞,只如老农直面荒芜田亩,将山河残破的真相赤裸呈于年轻的君主面前。当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时,语调沉缓如暮鼓,仿佛能看见他鬓边霜雪在烛光中微颤。而那一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老将解甲前最后一次凝望边关——明知北伐如逆水行舟,仍愿以残躯为国燃灯,照亮一段注定艰难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 此刻,电视里正播放着中国梦家国情晚会。互动式组曲《赤子之心》串联起《我的祖国》《强军战歌》等经典旋律,志愿军老兵胸前的勋章在聚光灯下闪烁,基层医务工作者口罩上的勒痕写满坚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发言里藏着乡村振兴的星火。镜头切换至帕米尔高原,边防战士在风雪中升起国旗,冰花在睫毛上凝成无声的勋章;返乡青年在直播间里用方言推介家乡土产,话语间裹着泥土的温热与希望。他们与千年前的丞相遥遥相望,以最平凡的方式诠释着家国的深意——那不是史册中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雪地上一串串被风掩埋的脚印,是屏幕前一次次被点赞点亮的乡愁,是每一个普通人日复一日“守好脚下土地”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有人将《出师表》奉为“忠臣教科书”,我却更愿视其为“真诚启示录”。诸葛亮从未高呼“精忠报国”,却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跋涉,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化作星火长明。正如今日的我们,不必皆登高台振臂,只需在三尺讲台多批一本作业,在手术灯下多守一分钟,在快递车上多送一单包裹,便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平凡中的坚持,恰是最动人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合上书卷,国旗在暮色里吞吐晚风。千年时光如帛卷翻涌,总有些永恒已嵌入骨血:汉中烛泪的恳切,界碑冻石的誓言,乡道犁痕的诗行——这墨写的赤诚,是石铸的担当,亦是大地深处的脉动。教师背影被夕阳拉长,那是粉笔灰垒成的文明渡桥;晒场上稻谷堆成的山峦,便是大地挥毫的金色宣言。这心跳从未是史册里的惊雷,而是无数幽光的共振:从田垄躬耕到苍穹探索,自数据迷宫至关山守望。每个平凡的坚守,都似光阴长河中不灭的浮标,标记着民族血脉里那部以血为墨的“出师表”:既不诘问长夜,亦不丈量归途,皆为同一种心跳的回响。这心跳,千年未锈蚀,山河难阻隔,仍在每一副俯首的脊梁之下,撞响灼灼黎明。</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