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兴化,郑板桥故居

樵夫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下午 阴</p><p class="ql-block">从千垛回到兴化后,直接导航到了郑板桥故居,看看郑板桥的“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有没有留字。</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兴化市郑家巷,于1983年修缮,是兴化最早修复的名人故居。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是“扬州八怪”杰出代表、画竹是一绝,著有《郑板桥集》。</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在他为官前,多半居于此。故居以正屋为主体,另有门厅、厢房、书斋、塾馆等建筑,大门上额匾“郑板桥故居”是由大书法家趙朴初所书。</p> <p class="ql-block">在正屋南面,我们见到面朝北的建筑物,也称“抱厦”,是郑板桥父亲郑立庵“教几个小小蒙童〞坐馆之所。</p> <p class="ql-block">走过进院子,处处是竹子,仿佛在告诉我们,板桥先生对竹子犹为钟爱,真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啊!</p> <p class="ql-block">厦屋,郑板桥家族施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正堂建筑简朴典雅,粉墙黛瓦,与庭院中的兰竹相映成趣,体现了板桥先生“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生活哲学。</p> <p class="ql-block">板桥先生作画可观,从正堂展示的这几幅墨宝就足以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艺,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拥绿园是板桥先生晚年居所,位于古城内升仙蕩东北隅,当时是处“沟渠映勞,竹树荫森〞的福地,可惜毁于兵焚。而今仿其原神貌而附筑的拥绿园,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美景于一体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水云居为拥绿园中重要建筑之一,水云居枕水而筑,凭栏四眺,绿树如云。</p> <p class="ql-block">碑廊汇聚了众多名家的石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反映了郑板桥在后世的影响与赞誉,碑廊上镌刻有吴作人等等名人佳作。</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郑板桥的评价非常之高。</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故居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深得百姓拥戴。61岁辞官离开潍县时,百姓遮道送行。郑板桥画竹题诗道别:“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p> <p class="ql-block">距离郑板桥故居不远处是兴化博物馆,里边有郑板桥平生,还有施耐庵的纪念厅,头条了一下:施耐庵(约1296年一约1370年),江苏兴化(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祖籍苏州,原名施彦端、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另外范仲淹也是兴化人,兴化真是个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的小城市。</p><p class="ql-block">(范仲淹纪念馆没开门)</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故居门票10元(残疾证免票)。</p> <p class="ql-block">兴化酒店住两晚。</p> <p class="ql-block">3025.9.28 兴化</p><p class="ql-block">今天去这车旅行的最后一站—盐城的东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