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情】水城古镇三线建设文物掠影

巴林

<p class="ql-block"> 巴林摄影/美篇号1665030</p> <p class="ql-block">  9月8日傍晚,我们一行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下来后,就直接驱车六盘水市钟山区,游览一下水城古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是国家3A级景区,始建于清雍正十年,城镇建筑融合了明清时期黔西民居风格与三线建设时期苏式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p> &nbsp; &nbsp; &nbsp; &nbsp;转角遇见半座石拱桥,桥洞下泊着几艘乌篷船,船夫正用长篙搅碎一河金红。夕阳把最后的光洒在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上,木格窗棂里漏出橘色灯火,恍惚间似有评弹声混着流水声淌过,却原是岸边茶馆里飘来的丝竹。 <p class="ql-block">  暮色初合时踏入水城古镇,青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像被岁月打磨过的玉。街边茶幡在晚风里轻摇,茶香混着烤豆腐的焦香漫过来,挑着竹筐的阿婆笑着来刚出炉的荞粑,烫得指尖发红,却甜得人心头一颤。</p> <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的三线博物馆和三线广场集中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历史实物、工业遗存和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  贵州三线博物馆包括三线广场以及六盘水三线博物馆、贵州三线博物馆两个馆。</p> <p class="ql-block">  三线广场相当于室外馆,广场很大很开阔,陈列了一个机车头、解放碑汽车以及其他一些实物,这些都是三线建设的杰出成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线广场上有邓小平和彭德怀的雕像,背后岩壁刻有毛主席手书《长征》诗作。旁边历史建筑遗址,有彭德怀指挥三线建设时的办公旧址、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等。</p> <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挂甲归田6年的彭德怀元帅,动员他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想到自己的处境,不愿意。毛泽东劝他说:“庐山会议过去多年了,说不定真理在你这一边……”彭德怀心软了,于1965年11月30日到成都赴任。1966年“文革”开始了。1966年冬天,彭德怀在成都永兴巷7号住地被受“四人帮”指使的红卫兵揪回北京,身陷囹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p> <p class="ql-block">  服役37年的SY0405号蒸汽机车,大家与它合影。曾配属于首钢水钢集团公司的上游型0405号蒸汽机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用于工矿企业调车及运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地处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六盘水因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成为三线建设西南地区主战场之一。上世纪60年代,鞍钢支援水钢建设大军来到六盘水,开始了建设水钢的大会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的三线博物馆与广场通过实物、建筑、雕塑、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系统展示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国家战略、工业发展和建设者的奋斗精神,是了解六盘水城市起源与红色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整条街忽然亮起灯笼。红光沿着屋檐流淌,在青瓦上溅起星星点点的暖。穿苗绣背心的姑娘提着铜壶浇灌墙边的海棠,水珠滚过花瓣,在灯下折射出细碎的虹。有孩童举着糖画跑过,糖丝在风里拉得老长,像要牵住最后一缕天光。</p> &nbsp; &nbsp; &nbsp; &nbsp;站在镇口古牌坊下回望,整座古镇已浸在琥珀色的光晕里。桥洞下的乌篷船开始摇橹,船桨划破的涟漪荡开满河星子。卖夜光石的小贩吆喝着经过,石子在竹篓里幽幽发亮,仿佛把白日的阳光都收进了这方寸之间。晚风掠过耳际,带着山间草木的清苦与人间烟火的温软,忽然就懂了为何这里叫"水城"——这方水土,原是把山魂水魄都酿成了醉人的酒。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入住六盘水市钟山区市府路2号星俪恒酒店。这家酒店依山而建,酒店大堂在7楼,在此进出马路和车场,吃饭在5楼。</p> <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文字介绍选用网络改写,谨向原作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时间:2025年9月8日。感谢部分团友分享精美图片!</p> <p class="ql-block">感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