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栗红的林间信使——红胁绣眼鸟科普

刘培刚

<p class="ql-block">你若在春、夏、秋季的沈阳林地间漫步,或许会被叶隙间一道“带红纹的绿影”吸引——那便是红胁绣眼鸟,一种把自然精巧与生态价值藏进10厘米体长里的小型鸟类。</p><p class="ql-block">它最易辨识的,是眼周一圈雪绒似的白环,像被巧手绣上的“眼饰”,这也是“绣眼鸟”名字的由来。而“红胁”的标识更独特:翅膀内侧至胁部的栗红色斑块,似晨露晕染的胭脂,让它在橄榄绿的羽色基底上,多了抹灵动的亮色。这般外形不仅是自然的审美馈赠,更便于它在枝叶间隐蔽——当它停在枝头,绿羽融入叶片,红胁若隐若现,既躲过天敌,又成了观鸟人眼中的“林间彩蛋”。</p> <p class="ql-block">作为生态链里的“微小摆渡人”,它的价值远不止于颜值。每年4-7月繁殖季,红胁绣眼鸟会在沈阳的阔叶林筑巢育雏,此时它们既是“灭虫小卫士”,啄食叶间蚜虫、蛾类幼虫,守护林木健康;又是“花粉传递员”,纤细的喙探进花蕊吸食花蜜时,沾附的花粉随飞行散落,为植物繁衍搭起“桥梁”。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飞行技巧:高频振翅时能悬停在花前取食,像一架微型“自然直升机”,把生命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红胁绣眼鸟就是文人墨客和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如宋徽宗的《梅花绣眼图》、南宋林椿的《枇杷山鸟图》等,都生动描绘了绣眼鸟的优美姿态。</p><p class="ql-block">也是摄影爱好者林间模特</p> <p class="ql-block">作为生态链里的“微小摆渡人”,它的价值远不止于颜值。每年4-7月繁殖季,红胁绣眼鸟会在沈阳的阔叶林筑巢育雏,此时它们既是“灭虫小卫士”,啄食叶间蚜虫、蛾类幼虫,守护林木健康;又是“花粉传递员”,纤细的喙探进花蕊吸食花蜜时,沾附的花粉随飞行散落,为植物繁衍搭起“桥梁”。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飞行技巧:高频振翅时能悬停在花前取食,像一架微型“自然直升机”,把生命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这只“小可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法捕捉、交易均属违法。</p> <p class="ql-block">影友当你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有何感想?这就是拍鸟人的真实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