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美篇情感领域,文章体裁是以记叙文为主的,可是,我们很多人,写着、写着画风就变了,要么是抒情散文,要么就转化成了小说,超越了情感领域的范畴。</p> <p class="ql-block">记叙文的核心是叙,而不在主观抒情,往往情感藏在细节里,而不在主观的抒情,记叙文的叙事风格往往在平实,语言质朴,叙事得遵循一定的模式,必须遵守:</p><p class="ql-block">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六要素,提供的是框架。</p> <p class="ql-block">要写好记叙文,光有骨架还不行,还得有血有肉才行。写人得把人写鲜活,写事得把事写精彩,要善于调动人体的五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写</span>活人物:不要只说他很好,要通过他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表现。比如,不说“妈妈很关心我”,而是写“妈妈摸了摸我的额头,皱着眉说:‘怎么又发烧了?’”</p><p class="ql-block">- 细节要生动:多调动你的感官,写看到的、听到的、领悟到的。比如写运动会,不只是“他跑很快”,而是“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们的加油声都被甩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情节有起伏:故事最好有波折。比如,你努力准备比赛,却在最后关头出了点小意外,然后你又如何克服的。这样才好看。</p> <p class="ql-block">之后,是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要懂得:起、承、转、合:</p><p class="ql-block">1. 起:开头,交代背景,引出人物和事件。</p><p class="ql-block">2. 承:发展,事情一步步推进,为高潮做铺垫。</p><p class="ql-block">3. 转:高潮,故事最紧张、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4. 合:结尾,事情结束,你从中得到什么感悟或启发。</p> <p class="ql-block">结合例文,事后,我们去具体分析一下《母亲的旧棉袄》这篇文章的起承转合是怎么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b> 母亲的旧棉袄</b></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看到的总是母亲在灶旁和田间、地头做事的画面,恍惚记起母亲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穷人每天给财主推磨,累得满头大汗。财主穿着厚棉衣都冷,他以为是穷人的单衣很保暖,就花高价钱买下来了……</p><p class="ql-block">母亲讲的故事没怎么放在我的心里,但我却很少看她穿过那件棉袄——哪怕再冷的天。她总说做事热乎,根本一点都不怕冷。据说那件棉袄是她陪嫁过来的,好在她总保持着瘦的状态,所以一年四季特别冷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穿一两次。穿完后,又会叠得整整齐齐,用手抹得平平整整地放到衣橱的最底端。</p><p class="ql-block">那年月棉花很珍贵,因产量低,所以平时很少人种。记得姐结婚的那年,饭桌上常能看到鱼和肉,生活条件好了些。母亲决定破例种一次棉花,弹棉花做棉絮给姐当嫁妆。每天天刚亮,她就扛着小锄头去地里,总蹲在地里,把棉苗旁的草拔得干干净净,连土坷垃都捻得细碎;想不到那年风调雨顺,棉桃大得攥不住,产出的棉花产量出奇的高。给姐做了两床棉絮后,还有剩。于是母亲决定再做一床棉絮,预备我以后结婚的时候用。尽管我一再推托,可拗不过执着的妈……</p><p class="ql-block">我忽然记起母亲的棉袄里的棉花太旧,想给她换,如果跟她讲,一定不会同意,晚上偷偷顺了一些棉花出来。棉絮做好以后,母亲怎么算都对不到数量,我只能如实地讲了,母亲知道后,非但没责怪我,还满意地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家请裁缝做新衣时,顺便给母亲做了一件新棉袄。之后,这件棉袄还确实派上了大用场。冬天,我常看见母亲穿着它在墙根晒太阳,逢人就念叨“孩子们有心了”!</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写记叙文就是把一件有意义的事,用生动的语言,按照一定的顺序讲给大家听,让别人能感受到你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